林毅夫:投资仍是摆脱危机和持续增长的动力

【财新】(郑斐)9月11日的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表示白癜风的症状及医治,投资在短期内仍是拉动经济、摆脱危机的重要工具,并建议通过“全球马歇尔计划”的措施使世界经济走出窘境。  林毅夫认为,世界经济正在逐渐摆脱危机,并且在积极寻觅摆脱危机的方案。此次走出危机要有创新,构成一个全球方案。  他建议实行“全球马歇尔计划”,也就是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举措。“发展中国家仍存在很多基础设施瓶颈,如果我们构成一个全球整体计划,有助于帮助出口和就业恢复。”  对“4万亿计划”的副作用问题,林毅夫认为,4万亿的基础设施投入帮助中国走出了危机,人们重要主要担心的通胀率方面,中国去年的通胀率大概在5-6,相对全球还是较低。他指出,未来如果投资更多依赖政府支出,而非信贷增长,就能够抑制基础设施投资带来的货币扩大的副作用。  林毅夫表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出口疲软问题,同时,4万亿计划项目也大多走向尾期。在这种情况下,林毅夫认为投资仍是拉动经济的首选。“短时间来看,投资能够拉动经济增长,投资可以创造需求和就业,产生收入并拉动消费,同时投资可以提高未来的生产率。”  他指出,消费的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欧洲的问题就是过度依赖自己的消费。  林毅夫同时认为,一些方面不太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比如1998年的基础设施投资,到2002年,时间高速公路的量翻了五倍,北京哪里医治白癜风最好一些质疑认为这些高速公路过剩,现在来看,很多高速公路已拥堵了。  林毅夫同时表示,不是说基础设施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如果需求着落就需要刺激政策的出台,需要创造收入、保持就业,并为未来的高增长保持基础。中国的发展阶段来看,投资需求在拉动经济方面,依然发挥作用。  他预测,中国经济仍将在未来20年保持每一年8的增长。这类可持续增长则需要延续的技术创新,需要延续的资源从低价值地区(领域)到配置到高价值地区(领域),而低收入的国家在这些方面恰恰具有时机。  “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就像1951年的日本,1967年的新加坡,1975年的台湾地区,1977年的韩国。而从发展情况看,日本、新加坡、台湾地区和韩国分别延续20年保持9.2、8.6、台湾8.3、和7.7增长。”林毅夫罗列数据分析称。  林毅夫指出,货币宽松是发达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传统选择,亦有通胀风险。我们可以采取新的增长方式。他认为,高收入国家可投资入到低收入国家,利用他们的增长潜力,帮助自己恢复经济活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qkh.com//mjcczz/8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