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出血初期,由于周围血管收缩与红细胞重新分布等生理调节,血红蛋白、红血球和血球压积的数值可无改变在出血6-12小时后,由于组织间液体进入血循环,使血红蛋白(血色素)与红细胞稀释而数值降低出血后白细胞增多常在1万以上,中性白细胞亦增加
溃疡病出血可引起的临床症状与失血量的多少及失血速度的快慢有密切关系当出血50-100毫升时,即可出现黑便,出血达400毫升时,不但有黑便,而且可出现呕血及一系列失血的症状持续大量出血可以导致血容量降低、贫血、组织缺氧、循环衰竭以及死亡
(4)发热:
(1)呕血与黑便:
(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6)氮质血症:
大多数溃疡病患者出血前上腹疼痛、发作或加剧,而出血后往往疼痛减轻或消失
(3)血象变化:
(2)上腹疼痛及不适感:
中等量或大出血病人,常伴有发热,一般在24小时内即可出现,多数在38.5℃以下,持续数日至一周不等这是由于肠腔内血液分解产物的吸收、血容量减少、贫血、体内蛋白质被破坏、循环衰竭等使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所致
失血后,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可引起心跳加快若出血量过多,回心血量及心脏输出量均减少,则可导致循环衰竭,同时呼吸功能亦受到影响由于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严重缺血、缺氧,则休克将成为不可逆的在周围循环衰竭时,患者可表现为烦躁不安、疲乏、心慌、头痛、恶心、口渴、呼吸困难(缺氧)、皮肤苍白,有时有发绀、四肢冷劂、脉搏细弱直至不能们及,血压降低甚至测不出
一般幽门以下出血或胃出血少者不引起恶心、呕吐,亦不发生呕血,只解黑便如果出血量大,可引起恶心、呕血,如果血液在胃内滞留时间短,呕吐物则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如果血液在胃中停留时间长,氧合血红蛋白受胃酸作用变成正铁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胃内出血若末呕出,便排入肠道,形成黑便或柏油样便,出血量大、肠道蠕动快时可为暗红色血便
(5)周围循环衰竭:
更多下消化道出血问题
请点击→
许多溃疡病患者在大出血后的最初几天内出现氮质血症当继续出血时,血中氮的含量亦逐渐增高这一方面是由于出至肠腔中的血液蛋白质经消化分解产物被吸收入血,引起氮质血症;另外大出血可引起肾功能减退,不能排出氮质,因而产生氮质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