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速递奶奶嚼碎食物喂宝宝nbsp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一个盘子里的菜,其乐融融,这是多少年来的饮食习惯,尤其是有的老人带孩子,怕孩子咬不烂食物,习惯把食物嚼了或咬下来再喂孩子。然而,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李中跃教授却指出,这种进餐方式很容易通过唾液把幽门螺杆菌传给孩子,而且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最易引发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近日,家住开县的4岁半的磊磊经常腹痛、甚至半夜痛醒,细心的妈妈发现磊磊的大便都是黑色的!医院检查。经过胃镜检查后,被告知磊磊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同时伴消化性溃疡而引起了消化道出血。

小朋友也会得这样的病?为了查出问题根源,医生让磊磊全家人都去做了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发现,磊磊的奶奶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原来自磊磊早期开始吃饭菜以来,奶奶怕磊磊嚼不烂而引起消化不良,就把饭菜嚼烂了再喂磊磊。长此以往,最终导致磊磊被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李中跃教授介绍,幽门螺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多生存于胃内。我国儿童医疗机构的调查显示患病率达20%-50%,20-40岁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为45.4%-63.6%,70岁以上人群高达78.9%,然而因其感染潜伏期长、难以察觉,20%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儿童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键时期,一旦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引发不少消化系统疾病和相应症状,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嗳气、反酸、腹痛、呕血、便血、营养不良、便秘以及早饱等。

幽门螺杆菌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1.胃口途径:是指幽门螺杆菌经感染者的呕吐物传给健康者。主要发生托儿所、幼儿园或小儿的兄弟姐妹中。

2.口口途径:中国人习惯于集中进餐,这时幽门螺杆菌就从感染者口腔经餐具、菜或汤传播至未感染者口腔。而一些母亲则习惯于先将食物嚼碎再喂给孩子,使小儿染上幽门螺杆菌,因此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3.粪口途径:粪便中存活的幽门螺杆菌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导致饮用者或食用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研究表明低温能延长幽门螺杆菌的生存期,因此低温保存的食物如被幽门螺杆菌污染会增加传播机会。

李教授说,检测是否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侵入性和非侵人性两类检测方法。侵入性检测法如快速尿素酶试验(RUT),需胃镜介入,具有准确率高、操作简便等特点,是侵入性检查的首选方法,除此之外还包括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等;而非侵入性检测法如: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UBT)是非侵入性检测的首选方法,除此之外非侵入性检测还包括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测定和免疫学实验等。

最后,李教授提醒各位家长们,幽门螺杆菌有个弱点,就是不耐热,如果有高温消毒功能的碗柜就可以把幽门螺杆菌杀死,或者洗碗时放在锅里用开水煮一会儿也可。另外,为了孩子的健康,培养良好的就餐习惯,不要再口对口喂食,养成使用公筷的好习惯。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qkh.com//mjcczz/12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