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胃出血专科治疗医院 >> 胃出血诊断 >> 健康最靠谱的秋冻方法,会挨冻的人
入秋之后,“一场秋雨一层凉”,气温逐渐下降,但对于健康的青壮年人士和正在发育成长的较大龄儿童来说,却是锻炼身体增强抗寒能力的最佳时机。
研究证明,适当“秋冻”,让机体接受适度寒冷的刺激,可激发机体的御寒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与免疫力,提高皮肤、肌肉、关节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
秋季适当冻一冻,一方面可避免多穿衣而致机体多汗、耗津伤液、阳气外泄,顺应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之养生需要,同时还可提高肺脏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有利于防止与避免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提高身体素质。
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少穿衣服”,应根据4个原则科学进行。
1
秋冻必须顺应天时
初秋时节,暑热未消,气温偏高,气候变化比较平缓,此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适当“冻一冻”是有益健康的。
晚秋时节,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气温急剧下降时,就应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2
南北方秋冻有区别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3
4个部位要捂好
腹部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双脚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
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脖子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肩膀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4
5类人千万别冻
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这是因为,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会比较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引起血压上升,心、脑负荷加重,加上“秋燥”常引起体内缺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
慢性胃病秋天是胃病的多发季节,且深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若不慎着凉,容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复发,严重者可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
因此,有慢性胃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
呼吸道疾病有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寒冷会对人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从而诱发气管、支气管或小气道的痉挛,使得上述疾病复发或加重。
关节炎患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常反复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受寒后可使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关节疼痛,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等。
因此,关节炎患者从秋季开始就应注意腿部保暖,避免受寒后引起关节疼痛加重。
糖尿病糖尿病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微循环障碍、手足麻木、疼痛,严重者可表现为坏疽。
寒冷刺激不但会加重糖尿病,还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
此外,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也不宜进行“秋冻”。
在饮食调养上,对患有皮肤病、哮喘忌食虾、蟹等海产品;对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针对大部分平和体质的人,秋季不妨试试以下食材以养生:
1、百合润肺:将百合洗净,煮熟,加粳米熬粥,放冰糖后食用,可清热润肺,滋补益中。
2、枸杞温补:枸杞属温补之药,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相反,若是体质虚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可经常食用。
3、银耳生津:银耳乃药食同源之物,秋季干燥,银耳莲子粥可谓是清热去燥、滋阴养胃的佳品。
4、萝卜开胃:多吃萝卜,可以有效地缓解喉部的不适,达到止咳化痰的效果。萝卜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还能刺激人们的食欲,避免秋季食欲不振的问题。
5、梨清肺:梨是秋天最好的水果,梨是最常见的清肺食物,可以蒸食、煮汤,还可以捣泥成梨糕,对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效果极佳。
对秋冻的理解不应局限于天气寒冷而不急于增衣保暖,还应加强体育锻炼。要想增强机体的耐受能力,最根本的就是加强锻炼。
就耐寒锻炼而言,在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常年坚持洗冷水浴或游泳,是增强身体御寒能力行之有效的健身方式。
此外,还可经常散步、跑步、打太极拳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人体新陈代谢越旺盛,耐寒能力就越强。
北京如何安全治疗白癜风初期白癜风治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