鐢叉哀娌欐灄婧舵恫鍙互娌荤枟鐧界櫆椋? http://pf.39.net/bdfyy/bdfyc/170224/5231253.html

视中国魂,听中国魂

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大庆年,也是纪念中国人民解放軍渡江南下七十周年,更是我的父母親双双百年诞辰之年。

虽然父母親已离世多年,但父母親的养育之恩深深的铭刻在我心中,他们慈祥的面容时时出现在我脑海与梦境中,他們熱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熱愛生活,耿直習性溶印在我人生中,我感謝我的父母親給予了我生命,他們的言行舉止,諄諄教誨也奠定了我心中的永不改變的信念。

本人文化水平有限,没有华丽的词汇,更没有优美的词语,我只有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一颗深深怀念父母親的哀思之心,来叙述父母生前平凡并以他们为荣的往事。

(一)

點滴在心頭,銘記在心间。一九六九年底,因東北零下近四十度,寒冷的气候使得我又回到了金华,父親巳在五七幹校。生活费已經沒有了我的份,为了来年回東北的路费,母親與兩個妹妹當時正面臨被下放農村的困境,母亲只能出此下策,让我和大妹暂回山東老家,投靠大爷大娘,以大妹每月的生活费来积存我来年回東北的路费。因此我在山東老家住了七八个月,在那里,我从大娘及村里的老一辈人的叙述中,听到了我父亲的家史和投身革命隊伍的過程。在家鄉的老輩鄉親們記憶里,还一直流傳著一个說法,我的父親是被他大哥用大棒子趕出家門,从此趕進了八路軍的部隊里。

我的父亲张文宪,是沂蒙山革命老区苍山县(兰陵)贾庄镇北坞坵村人,生于一九一九年冬月。爷爷是个力气大手艺精的石匠,在父亲很小的时候就离世了(祖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奶奶是当地十里八乡有點小名气的接生婆,经常免费为乡亲们接生。奶奶因晚年时期,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为產婦接生,不幸摔断了一侧胯骨,后半辈子就成了一位受乡人爱戴与尊重的瘸腿老太太(一九六一年,八十四岁的奶奶去世入殓时,当地的百姓都送来铜钱,足足串了两大串,挂在奶奶的手腕上,我听大娘说只要是经奶奶接生的人都要送一枚铜钱做陪葬品。)那时家中生计农活全靠勤劳顾家的大爷一人支撑,大娘是个善良能干持家主妇,也是一位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支前模范大嫂。因为沂蒙山區地薄贫困,生活穷苦。家中的二大爺因病去世早,兩個姑姑也因傳染性痢疾感染無錢醫治相繼去世。我父亲是家中老三,自幼因营养不良,体弱个子矮小,但他像我祖母一样聪明机灵好学,有一副热心肠,在我祖母耳濡目染的影响下,认识很多中草药。家中养着一头半大的小黄牛,我大爷看父亲个头矮小,力气不足,心疼弟弟,不让他干重活起石头(农闲时,农民的小副业,起石头,或者到五十里外的枣庄挖煤)就把放牛的活儿交给我父亲。家中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日子过的祥和友善。大娘刚嫁进门时,父亲还很小,抱在怀中,基本上都是大娘抱着背着推磨摊煎饼,做家事,因此父亲与大娘的关系不一般,经常与我们讲嫂嫂亲如母亲,就是他的嫂娘。但是这平靜安寧的生活被日本鬼子入侵打亂了。

一九三八年四月,日寇侵占了临沂,短短的一个月徐州沦陷,整个山東境内遭到日军的侵略,敵人的轟炸機時常來擾亂,轟炸機每到一處,都是廢墟一片屍體成堆,人民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敌人的三光政策更加激起民愤,國恨家仇一時難平,百姓们奋起反抗,不願做亡国奴的沂蒙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纷纷组织起来抗战。住在一墙之隔的我三奶奶家大爷(嫡亲堂伯)張文圣烈士,(在一次對敵戰鬥中英勇壯烈犧牲)他是当地的游击队的分隊長,帶領著抗日村民周旋在沂蒙山區蒙阴山一带,与日军展开战斗,堂伯会经常派我父亲给大部隊和周邊的游擊隊传递消息与情报,并为游击队站岗放哨。父亲的农活是放牛,很多时候他会牵着牛做掩护,有时路途远,他就把牛散放在東山腰里的山坡上,独自一人走路送信,经常人没到家,村里人找到家里来告状,牛把乡亲的庄稼给吃了。大爷起先还不知道内情,轻轻的打几下父亲和乡亲赔个不是,再赔点钱财就算了,但时间一长,大爷也听到乡亲们议论,说我父亲在帮助游击队八路军部隊做事,这下可把我大爷吓坏了,长兄为父,要保护自己弟弟,但大爷是个胆小怕事顾家的庄稼人,也是父亲口中的十足小农。父亲您错怪了大爷,那时您年轻报国心切,没有体会到父母般兄长的心情。望您与大爷在天堂和解,原谅做兄长的当年出于对您的保护而做出一些无奈的做法。

一九三九年初夏,父亲又一次送信给大部隊(部隊活動在苍山以西向城地域,來回近三十里路。那天当他回到村口时,就有人对父亲说,赶快到外面躲避一下吧,闯大祸了,你哥拎着大棒子在村里到处找你呢,散放在東山上的牛与村民的牛,頭對頭頂干上后,从山崖上滚落下来摔傷了。这可是一件大事呀,庄稼人一头牛是半个家产啊,更重要的父亲暪着家人和鄉親,秘密送信是有生命危险的。大爷扬言说,找到了我父亲一定要把父亲的双腿打断,让他寸步难行才肯罢休,父亲听了后,也知道由于自己做事不周,闯下了大祸,在大娘的庇护下,回家拿了煎饼,就返回刚刚送信的部隊活動區域向城(八路军津浦支隊)。部隊首长得知父亲的情况,暂时让他在部隊待一段时间,等我大爷气消了再回家,父亲那段时间就在卫生隊帮助护理伤员。时隔二十多天后,大娘步行十幾里路(車輞區域)给部隊送情报时,(传递消息的任务已落在我大娘肩上了)抽空去看了父亲,就恳求部隊首长收下我父亲,并安慰父亲安心留下来,家中的奶奶她会照顾的。部隊首长看到父亲有一技之长,就把他安排在卫生隊裏做首長的勤務兵。

(八路軍津浦支隊卫生員)

(二)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父亲就是这样在堂兄带领下,一步一步踏入革命的抗日隊伍。刚刚进部隊时,他给卫生隊首长做勤务兵、警卫员、通信员,在这段时间里,他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首长的亲自指点下,又練得了一手好枪法,他机智勇敢好学,完成首长交给的每项任务,得到首长们好评。因为战争的残酷,伤员增多,藥物的缺少和醫療人員短缺,父亲自幼跟着奶奶学得一点粗浅識別中草藥治療知識发挥了作用,伯樂愛才的首长發現自己的警衛員,是個勤学能干的好帮手,为了让他掌握更多更专业的医疗技术服务于八路军部隊,忍痛割愛把自己身邊好槍法的警衛員兼通信員(我父亲)送到鲁中軍區卫生部卫生学校短期学习部训。

年7月份在津浦支隊警卫员、勤务兵、通信员。

(證明人:路經滿)

40年4月在山東二旅后防卫生隊看护员(證明人:路經滿)

41年4月二旅三团特务营一連卫生员(證明人:胡春修)

42年9月鲁中十一团营四連卫生员(證明人:王仁道)

43年9月派鲁中軍區政治部卫校学习(證明人:劉子正)

44年4月鲁中軍區教导团看护长(證明人:王俊軒)

45年8月鲁中軍區政治部看护长(證明人:高德富)

46年3月鲁中軍區特务連营看护长(證明人:高德富)

46年12月鲁中軍區卫生部医疗隊軍医(證明人:路經滿)

49年解放軍渡过长江,南下驻軍杭州市,并且被派到兵团卫生部卫校学习培训。

(證明人:肖野)

结业后在浙江省卫生厅疗养院任职(證明人:肖野)

五一年省防疫大隊任职

(證明人:王健臣)

五八年调巨化卫生处,医院任职。

(證明人:劉文秀)

六三年调金华专署防疫站任职

特殊年代从五七干校归来,医院至止离休。

(證明人:王長时)

(三)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而光荣的一生。为了保家卫国,他曾经是八路军,解放军部隊前线的一位救死扶伤的勇士。建国后,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医疗卫生,卫生防疫血防事业,忠心耿耿,也是一位医务工作的一线老兵,他默默无闻的奉献了自己的终身。

(右邊后排第一位是我的父親)

(前排右三是我的父親)

五二年八月調入省防疫大隊任職

父亲十多年战争軍旅生涯軍功勋章和纪念章,整整珍藏七十周年,我们家像爱护生命一样守护它,如今,父亲已离世多年,看到它们就犹如看到了我无私奉献一生的父亲。

(父亲珍藏的五角星帽章)

(是父亲的軍旅戰鬥生涯的見证)

父亲跟随部隊参加著名的各大战役,淮海战役、莱芜战役、临沂战役、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也上过无数次小战埸,他不怕流血牺牲,冒着枪林弹雨,机智英勇抢救伤员,救治伤员,与卫生隊战友一起为部隊救治大量伤病员,恢复后又一批批重返战场。父亲也从一位护理员,看护员、卫生员、看护长,最后成为一名出色的軍医。是八路军部隊把他一个没有文化农村放牛娃培养成一位部隊軍医,一位共产党党员(四一年十月,由费县除奸大隊长等两位首长介绍入党。)

(父亲珍藏的抗日战争胜利五十週年纪念章)

父亲在世时,很少与我们具体诉说他参加八路军部隊后,战争年代的残酷战斗情况,参加过多少战役和他经受多少次战争考验,得过多少次佳奖和奖章。也从未在我们姐妹面前提过,都被他紧紧的锁在属于他自己的抽屉里,只是到年我们才看到父亲的这些冒着枪林弹雨,随时会失去生命危险,十多年的战斗生涯而换来的軍功章、纪念章。父亲对自己的荣誉从不炫耀。父亲从建国后,从軍隊转业地方上工作,基本上都担任领导工作(除了在五七幹校之后)工资不算少。八三年离休后,每年还领十三个半月的原工资,自己的生活节俭,但他一世生情豪爽,热心帮助别人,他没有给我留下钱财与家产,但他给我留下的是金钱买不来的精神财富。

(我大爷留在世的唯一照片)

抱着我的坐者,后立右一父亲,中间是我母亲。

父亲与战友

(四)

父亲可以说是位工作狂,无论职位高低,權力大小,父親总是任勞任怨,腳踏實地的對待工作和事業,干的總比說的多。從小我就經常聽到母親略帶无奈和參雜一絲絲的抱怨,父亲一工作起來就忘了自己与家人。記得母親說父親在抗美援朝期間,醫療隊里傷員多人手不足,父親與戰友們日夜连轴转,父親因勞累過度,胃出血昏倒在工作崗位上,被送往醫院治療。待病情稍有好轉,他看到醫院的醫生護士忙的不可開交时,父親拖著未癒的身体,马上参与搶救傷員的行列中,那時在康復醫院傳為佳話。父親得到首長,醫護人員,傷病員们的贊許。雖然父親個頭不高大,不英俊,但父親忘我的工作作風成為了当时大家学习的榜样。

(省卫生厅防疫大队工作照)

母親张瑞卿那时也从慈溪卫生院調到康復醫院工作,在首長們的撮合下,与父亲結為革命伴侶。之后听母親說,在省防疫大隊時,一次大台風過後,舟山群島出現了疫情,父親接到上級命令,立即帶隊前往灾区,剛解放各方面的設備條件不足,海浪很大船只小而且顛的很厲害,父親和隊友們基本上都是旱鴨子,嘔吐不止,一個個都翻倒在船上,連開水也喝不進一口吃飯更是不可能了。但是靠岸后下了船,父親和同事们个个又生龙活虎,马上投入當地的防疫人員和干部向民众宣傳搞好環境衛生,提高人民衛生習慣和衛生意識,防護措施。又与民众一同滅四害、撒石灰、漂白粉、六六粉,一個一個地方,一個個島嶼,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終於完成了任務。但父親也累病了,患上了急性肓腸炎,腹痛使父親昏迷在虛脫状态,是當地的百姓用担架抬上了船,連夜趕到駐地部隊醫院動手術治療,這是父親終身唯一的一次開刀手術。父親就是這樣一干起工作就忘我。我們姐妹們也曾經問父親,干嘛要這麼拼命的工作,父親眼里饱含着忧伤,用深情的眼神說道:“比起已故戰友,我已经是很幸運了,所以要加倍努力工作,替牺牲的战友们多干些。”这就是我那朴实无华的父亲。

(五)

父親一生很重視和培養下一代,要求我们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父亲的个头虽然小,但是他的形象在我心中永远是高大伟岸,尽自己所能培养我们學習文化。

父亲从小沒有进过学校门,仅有的文化知识,也是部隊送他去卫生学校学习的,还有解放后短期文化补习班学的。文化水平低给他带来了工作上有所不便,所以他深知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他不但自己认真学习文化,更加注重培养家人以及家人的亲属子女,无私奉献了自己的所有钱财和精力,一般常人是做不到的,但是我的父亲做到了。我同母异父的两个姐姐(烈士之女),母亲42年参加游击队,就把五岁的儿子寄养在婆家(因照顾不周,出痳疹夭折)大姐寄养在寧波象山石浦外婆家,44年出生的二姐寄养在教堂里(黨的地下組織)。解放後,五一年由组织介绍和我父亲结为伴侶,父亲就把九岁大姐和七岁的二姐都接到杭州,送进居家就近的(团结小学:西湖小學)读书,那时姐姐们都享有国家烈士后代的抚恤金每人每月20元。

父母亲是受党和部隊多年培、历经战争洗礼的軍人与干部,觉悟高思想好,考虑国家有困难,父亲从建国后到六十年代初,曾经二次退让自己应该得到级别待遇,推荐给有文化的同志(曾經聽母親多次提起)。五八年时,父母亲还带头自动退掉了国家给二位姐姐的烈士之女抚恤金(不滿十八周岁),母亲也响应党中央精减人员退了职,全家靠父亲一人的工资支撑日常开支,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两个姐姐都很用功,学习天分高,没有辜负祖国和我父亲对她们的培养。两个姐姐的学习成绩很好,大姐原来是可以考上清华、北大的,但她不愧是烈士后代,有志向有抱負的青年。她亲身经历了三年自然灾难,缺少粮食的年代,所以她毅然放弃了从事科学研究专业的愿望。父亲曾经劝说她,不要放弃自己理想和志願,慎重考虑再做决定。大姐说,目前的任务是要解决人民的吃粮问题,没有足够的粮食,那有饿着肚子搞科研的。所以在六一年夏初期末她改写了志願,她报考浙江农业大学,她的决心从事农业专业,让人民都吃饱肚子建设祖国。二姐也不落后(从小她就是我学习上的目标与榜样)她学习等各方面都是遥遥领先,曾被学校报送到杭二中的优等生。(听母亲说,她父亲曾是位医官,因日本侵略中国,三七年,从上海回到宁波庄桥,组织抗日救国自卫隊,是自卫隊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活動在四明山區,后北上。)那时母親因丹毒症感染,腿部發炎紅腫而沒有隨部隊北上,留在四明山區游擊隊服裝廠做保管員。但是二位姐姐的父亲在年豫東戰役中英勇犧牲,華東野戰軍一縱三旅九團獨立團營教导員杜生浦烈士。二姐想继承父业,六三年报考了浙江医科大学。六十年代,大学生很稀少,我家三年之内出了两名女大学生,一时传为佳话,父亲单位的人,个个都称赞我家了不起,一下子出了二名女大学生。大家这时看见我家光鲜亮丽的一面,却不知我家为了培养六七个孩子,即要读书,要吃饭,还要开支生活等费用,最大改变是父亲吸的香烟,大前門變西湖,牡丹每天两包改一包。父亲的穿戴比以前节省很多,有这么多的人要培养,又要寄钱給老家,而且还要培养大爷家二哥的侄女读书上学。就是这样的状况还是把二哥(堂哥)培养到初中毕业,在年十二月,送进部队里锻炼。那时的农村兵有文化的很少,二哥进了部队没有多久,领导就让他任文书一职,因为有文化底子,工作顺利,也很快得到部队首长的裁培(安微蚌埠党校学习)。父亲还经常写信去老家,告知乡亲们的子女尽量多学习文化和学习文化的重要性,并且一再强调男孩女孩都要学习文化(三奶奶家孙女都在父亲的鼓动下进了学校)我回老家时,堂姐妹看到我,个个拉着我的手亲切的说,她们都是学习文化后的受益者,说那都是我父亲的功劳,当年鼓励她们学习文化知识。

父亲为趕走日寇侵略,解放全中國的革命事业,迟迟未成家直至解放后,在組織的關懷下才成了家。中年得女,我倍受他的宠爱和关愛,每年生日父母親都要給我拍照留念,在當年也該算比較奢侈的事吧。

(我幼年留影)

父亲对我在学业上,抱有更大的期望和期待,那时由于父亲的工作调动,巨化职工子弟小学的老师基本上都是标准的普通话,但是到了金华就完全变味了,上课时我听不懂,懵懵懂懂,语文课成绩一下掉入底谷,当时真的很焦急。母亲老是用责怪口气批评我,总是拿二个姐姐与我比,那时人小胆子也小,不敢把自己的困难与母亲说。父亲那时在搞社教,搞血防,常年不在家(常山縣血吸虫是當時浙江省最严重的疫区,積極響應主席的號召,堅決消滅血吸蟲病,父親親自帶隊常年蹲點在常山,與當地干部群眾挖釘螺、滅釘螺,但他不幸傳染上了吸血蟲病,拖著病體仍然堅持在第一线,直至完全徹底消滅了血吸蟲,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才撤離回金華治病。

哪里有疫情就到哪里去,一年到头很少在家,每次回家都要询问我的学习情况,要求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新型建设者。父亲的话时时刻刻鼓励著我,我终于如愿以偿的考进了金华二中,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冲刺,也是人生中最值得父亲骄傲的光荣史,当我拿到二中的录取书时,父亲高兴的无法形容,说我是张家有史以来的女状元,(後來聽父親說,我老家家里沒有一女生讀到小學畢業,)说我真替他争气,是他的骄傲,他可以挺起胸膛说,我的女儿是未来的大学生后备軍,我当时也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高兴,竟然比我还要高兴多少倍。我还清晰记得开学报名的那天下午,父亲把他那辆崭新(金华当时马路高高低低不平整,平日里舍不得骑)在巨化买来的天津产飞鸽牌自行車,上油打蜡擦的很干净,让我坐前面横杈挡上,后面驮着我的日用行李。当快到骆家塘大拐弯的下坡处,自行车飞驰而下,吓的我紧闭双眼至今记忆犹新。唉!可惜开学没有多久,我被回小学复课浪潮打了个回马枪。父亲要把我培养的大学生的美梦没有实现,大学梦破灭了,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父亲的心情有多么失望啊。由于各種的原因,两个妹妹也只有高中毕业告终。父亲的一生就是这样,用他的工资和精力,无私奉献精神,努力培养了兩个小学生、两个初中生、三个高中生、两个大学生。每個家庭都是嚴父慈母,但是我的家庭正相反,我家是慈父嚴母,父親是我們姐妹心目中智商高,和蔼可亲的好爸爸,也是众外孫們的好外公。每個外孫開學的書包,學習用品都是我父親親手購買和精心打理准備的,並且一再叮嘱努力好好讀書。

軍人出身的父亲,虽然转业多年,仍然保持着軍人作风,自律甚嚴。处处以身作则,埋头苦干,处处为别人着想的耿直秉性。父母親虽然离世多年,但父亲的慈祥面容,熟悉的有些驼背身影和母親一生勤勞,优雅洁净乐于助人的爽朗笑容在我的記憶裏,永远挥之不去!

父亲母亲诞辰百年

以表女儿深深的哀思与怀念

年初稿年整理

编辑冯辉

监制胡林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qkh.com//mjccby/135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