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元宵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元宵由来

元宵,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元宵习俗

习俗1-----  吃元宵

习俗2-----  猜灯谜

习俗3-----  舞狮子

习俗4-----  耍龙灯

习俗5-----  踩高跷

习俗6-----  送花灯

习俗7-----赏月

习俗8-----  走百病

元宵与养生

元宵,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据考证,元宵节的诸多传统习俗与养生保健密切相关。

比如,此时三九已过,但乍暖还寒,人们仍需保暖。元宵节吃元宵、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春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

再比如,元宵节民间的“走百病”、“摸门钉”习俗,这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古诗中就有“窄窄弓鞋步步娇,银花火树过元宵;出门不为寻亲友,一走能将百病消”的佳句。

因而,元宵节也是养生节,元宵节吃汤圆,美味与健康兼收。

1、吃元宵有讲究

元宵汤圆各式各样,常见吃法有两种:

主要方式为水煮,滑而不腻,老幼皆宜,水中添加蔬菜汁,营养丰富口味美;

独特风味炸元宵,油脂摄入热能高,消化食物要搭配,降低油脂少吸收。

2、吃汤圆注意事项

早餐不宜食用,每顿限一二两,喝点汤促消化,不可热烫着吃;

吃元宵小口吃,减少主食数量,优先选择果仁、芝麻豆沙等馅;

吃元宵时切勿忘,做到原汤化原食,现吃现买为最好,不宜久放和保存。

3、7类人不适合吃元宵

元宵含糖含脂,糯米含有的支链淀粉较多,有较强的黏性,不易消化。在此提醒您,七类人群不宜多吃元宵:

年老体弱者:这些人消化功能减退,有些牙齿已经脱落,特别是老年人吞咽反射比较迟钝,可能会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元宵卡喉,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发热患者:发热患者的胃肠道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因此应吃些流食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否则会加重病情。

溃疡患者:吃元宵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对溃疡面的刺激,严重者可诱发胃出血、胃穿孔等。

糖尿病患者:元宵含糖量较高,患者若贪图口福,可使血糖急剧升高,不仅会加重病情,还会诱发酮症酸中毒。

久病初愈者:此时患者食欲虽有好转,但消化功能仍然较弱,过量食用元宵不利于康复。

急性胃肠炎患者:患者的胃肠道正处于充血、水肿状态,吃元宵会加重胃肠道负担。病人应吃些米汤、藕粉等易消化食物。

高血脂和冠心病患者:元宵中的油脂、糖等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流减慢,血压增高,还会加重心脏缺氧、缺血,诱发心绞痛。

这个元宵节,推荐糯米汤圆哦,因为:

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元宵时吃糯米汤圆,温暖脾胃,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以致周身发热,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

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可以说糯米汤圆正是温补强壮的食品。

最后强调:要减少外出走动,避免接触人群;建议在家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不要轻信“预防”,不要乱吃药;艾灸、按摩时要注意保暖;分清外邪寒热,对症下药。

近期热门文章

权威专家编制居家预防养护手册!对抗病毒,增强免疫力,赶紧告诉家人朋友!

最新治疗武汉肺炎方案来了!赶紧把这几种中成药买回家,防患于未然!

紧急提醒!无症状感染者也能传染!官方推荐:中医治未病!

多地出现无症状感染者!如何防控隐形传染?听听专家怎么说!

排病邪,调阴阳,疗伤痛

科学养生,长寿康宁

保健养生号中的一股清流

⊙注: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qkh.com//mjccby/120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