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www.znlvye.com/m/
原标题:向下扎根向上成长“娃娃医生”激活乡镇卫生院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豪细长的银针,被刺入患者的穴位,身着一袭白大褂的于露,眼神专注,动作轻盈。每次下针,她都会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不时与患者交谈,询问他们的感受。在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西坡镇的西坡中心卫生院,26岁的于露迅速成长,成为附近居民口中那个“扎针很好的女大夫”。然而,两年前,初来这所乡镇卫生院上班时,于露的“娃娃脸”并不能让人信任。经常有患者进来就问她:“女娃娃,我们看病去哪里?”于露决定凭“实力”打消大伙儿的疑虑。95后在乡镇“医路奔赴”“以针灸为例,其疗效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针刺的技巧,提插、捻转、进针、出针等,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毕业于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针灸推拿专业的于露,医院,做的还是“本行”工作,直到年考上西坡中心卫生院的编制。在于露心中,针灸、推拿等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众多患者认可的治疗方式。要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打开局面,于露认为,难度在于取得病患的信任。“医院,有科主任、上级医师的把关,我只需要操作。现在,要花费更多时间和患者沟通。”很多病人还没走进诊室,于露就招呼起来,“奶奶,今儿哪里不舒服?”一些病人耳朵不好,文静的小姑娘“嘶吼”着对话;腿脚不灵便的,她三步并成两步赶到跟前,搀扶其坐到椅子上。对于患者的病症,于露更是尽自己所学解释清楚,同时科普起针灸、推拿等治疗方式的特点。“慢慢地,大家就感觉到了,人年轻并不代表不会看病。”于露记得,自己在西坡镇治疗的第一位病人——那是一位落枕的阿姨,扎针后,症状好转,立刻变成了她的“粉丝”,逢人就宣传“镇上来了个态度好、技术好的年轻女大夫”。家住店子村的魏显录就慕名而来。常年在山区务农,魏大爷落下腿疼的老毛病。过去,疼得忍不住了,他坐班车到省界,再转公交,去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看病。“耽误时间不说,一来一去最少要花几十元的车费。”最近,他在邻居的推荐下找于露扎针,“扎了几天,效果实在好,还省了不少钱”。基层卫生院注入新鲜“血液”听到病人的称赞,西坡中心卫生院院长王小山心里有满满的“成就感”。他告诉记者,此前,西坡中心卫生院和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一样,存在人力资源不足、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当地群医院,卫生院发展举步维艰”。近两年,依据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聘相关政策,该院先后招考5名大学生,同时,搭建平台,让这些科班出身的年轻人“各显神通”。“既动员老大夫传、帮、带,也给年轻人布置一些新课题,让他们主动探索。”王小山介绍,仅9名职工的镇卫生院,会定期组织学术讲座,让年轻人上讲台,拓宽知识面。“年轻人自己有想法,院里能办到的,我们一概支持。通过软硬件提升,为青年开展更好服务创造条件。”王小山举例,按照于露的建议,院里购置了一批针灸理疗器械,开设了专门的理疗病房。王小山直言,基层卫生院肩负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健康帮扶等职责,是一方百姓健康的“靠山”。西坡镇距县城40公里,海拔相对较高,下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户籍人口多人,但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对优质医疗服务更是有着很大需求。“必须让老百姓信任我们。”他说。“村上开‘民事直说会’,我们也参加,给村民讲讲高血压、糖尿病的预防,普及一些中医养生知识。再和大伙儿拉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王小山说,“我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不是待在科室等病人,而是走出去,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的身边。”年轻人参与越多,越爱参与。她们经常围绕山区丘陵地带常发的颈肩腰腿疼、骨性关节炎等疾病,与“师傅们”进行治疗方案的探讨,还建起了病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qkh.com//mjccyy/168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