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胃出血专科治疗医院 >> 胃出血常识 >> 易缘堂养生会所之疗法是激发人体内药穴
经络就好比是人体大药房、能量库。只要经络畅通,人体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营养和气血。
类似汽车油路和电路,油路不通,电路不通,汽车都无法运转。十四正经是是否健康至关重要的经络,决定生老病死,主生杀大权。所以,艾榕俐的家人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仔细参悟,临床验证。艾榕俐全息艾灸疗法主要取人体十四正经及其穴位施治,经与经配合,经与穴配合,穴与穴配合,作用力强大,更适合现代人严重失调的体质和疑难危重病,见效快,疗程短的特点适应现代人普遍急躁、急于见效的心理。下面讲十四正经及艾榕俐全息灸法主要配穴。
(一)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厥阴”很深处的经,多血少气之经,虽然本质为“阴”,但外在表现为“阳”,就似“假小子”。人体的最后一道防线,病邪入肝极难治愈,与肝有关的病症也很难治疗。在腿部称“足厥阴”,在手部称“手厥阴”,同为一条经。
肝经三大功能:丑时(1点-3点)肝经气血最旺,有利于解毒、养血。
肝经起始于足大趾外侧趾甲角大敦穴,结束于乳下1.5寸期门穴。肝经绕阴器,解决妇科、男科的病症。功能一:肝主疏泄,抒发宣泄情志,排出病邪。肝经通畅,肝功能正常,心情就会愉悦、舒服。生气郁闷了,肝经堵塞了,百病丛生。功能二:肝主藏血,储藏暂时不用的血液,还有收摄、约束血液的意思,比如肝脏功能出问题控制血的能力就弱了,会造成出各种血症比如鼻出血,脑溢血,视网膜出血,便血,胃出血。功能三:肝主宗筋,男性生殖问题。肝血不足,眼睛就会酸涩,视物不清。肝火太旺,眼睛就胀痛发红,夜里总爱做噩梦,两三点钟便会醒来,再难以入睡。在中医上,根治高血压办法就是从肝论治。
●足厥阴肝经五行输穴:
①大墩:井木穴,在足母趾外侧,靠二脚指方向,趾甲角下缘旁0.1寸。艾灸此穴,治疗出血症,月经量多,下焦出血,崩漏,子宫下垂,大便排出不痛快。火气旺的人多灸大墩。常与脾经的隐白穴配合止血。
②行间:荥火穴(子穴),在足背侧,第一、第二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治疗来月经时腹部胀痛,或者闭经,卵巢囊肿。是泻心、肝之火的穴位,治两肋胀痛、嘴苦是肝火旺。治疗心火盛引起的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尤其是舌尖长泡。
③太冲:输土穴,在足背侧,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前凹陷中。治疗乳房胀痛,乳腺增生,胸闷腹胀,头晕头痛,口腔溃疡,月经不调,崩漏。人体的第一大穴,是排除体内浊物的第一大穴。
④中封:经金穴,在足背侧,足内踝前,解溪与商丘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治疗面色发青,腰痛脚冷,性欲淡漠。
⑤曲泉:合水穴(母穴),在膝内侧,屈膝,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肌腱、半膜肌止端的前凹陷处。治疗白带清稀,又凉又多,月经不调,阴道瘙痒,膝盖酸痛。
(二)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多气多血之经,为人体气血进出的门户,在足称胆经,在手称三焦经,同为一条经。胆主筋,所以胆主全身疏泄机能。
胆经功效:子时(23点-1点)胆经气血最旺,有利于推陈出新、释放胆汁。
《黄帝内经》说胆主决断,跟人的情志密切相关,帮助人决断谋略,使人心情舒畅。现代人要谋略的事情很多,心里压力大。如果胆的功能强大,能帮助人把谋略的事情及时决断,心情也就会舒畅。如果你所谋略的事情不能及时决断,就会产生抑郁。胆经由头走脚,起始于眼角外的瞳子髎穴,结束于足窍阴穴。胆经最好用敲打法效果最好。
①胆经是身体里的排毒大户,刺激胆经让身体排毒更快。如果你出现抬头纹和鱼尾纹增多,两鬓的秀发大量脱落或变白,腰部、臀部、大腿部脂肪堆积,那就是胆经不通,排毒不畅造成。胆经在晚上23点到凌晨
1点经气最旺,此时胆经排出人体毒素。每天上午胆经经气最弱,此时刺激胆经,激发肝胆活力,让身体排毒更彻底。
②治疗月经不调、卵巢囊肿、宫颈炎、阴道炎、便秘、肥胖等,都与肝胆经排毒不畅有关。
③胆汁是肝的余气积聚而成,胆汁的化生和排泄,胆自己做不了主,得听从肝来控制和调节。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并且热情地帮助脾胃运化。
④肝功能疏泄异常,胆汁就生成不足,排泄不利,无力帮脾胃运化。因此就出现胁下胀满疼痛、臀部脂肪堆积、食欲减退、腹胀、便溏等症。
⑤如果胆出问题了,则胆汁会上逆,嘴发苦、呕吐黄绿色苦水。早上起来,嘴苦,是胆汁上溢造成。
⑥面色好像蒙了一层尘土,是胆经堵塞。
⑦经常偏头痛、坐骨神经痛或乳腺方面问题,是胆经不调造成。
⑧心里愁苦,爱叹气,两肋疼痛,是胆经淤堵造成。
●足少阳胆经五行输穴
①足窍阴:井金穴,在足第4趾末节外侧,趾甲角旁0.1寸。治疗乳房胀痛,出现梦魇(鬼压身)症状。
②侠溪:荥水穴,足背外侧,第4、第5趾间,趾蹼缘后上方赤白肉际处。针对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肝胆火旺,脸颊肿痛,耳鸣头痛,按揉或艾灸此穴。
③足临泣:输木穴,在足背部外侧,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治疗月经不调,并伴有腰痛。
④阳辅:经火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处。治疗寒痛症,经常腰腿酸软没劲,月经发黑并夹杂血块,艾灸阳辅穴。
⑤阳陵泉:合土穴,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治疗皮肤发黄、发青,灰暗似铁锈般覆盖在脸上,没有光泽。
(三)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功效:午时(11点-1点)心经气血最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火生土有利消化。
中医讲,心是君主之官,是人体最重要的一个器官,而且百病都是从心生起的。比如疾病的“疾”是病字旁里边有一个“矢”,“矢”的意思是暗箭,此处形容暗疾,潜伏在身体还没有表现出来的病。“病”字里面是一个丙字,中医讲,丙丁火,而心属火,意思是病是从心生的已经表现出来的病或形成的病。所以疾病有两个原因,一潜藏在身体的病,一个是已经形成表现出来的病(在医院体检是体检已经形成的病,而潜藏的病无法查到)。手少阴心经专门主管从心生的病。心经从极泉穴开始,结束于少冲穴。第一治疗心脏原发的疾病,第二治疗情志方面的疾病,比如精神错乱、癫痫病、抑郁症等心理、思虑,神志,睡眠,感情纠葛方面的问题。还可以调制手掌心经常发热、出汗。心经是调节心理,安定神志的经络。生死攸关的经络。人的情志不可拂逆,而应抒其所欲发,这样才能气顺痰消。
●手少阴心经五行输穴:已确诊有心脏疾患者就要启用心经五行神输穴治疗。
①少冲:井木穴,小指桡内侧端,指甲角下缘旁0.1寸。泻除心的邪火,保留心的有用之火,防治心痛,心悸,胆子小,或因着急、生气、上火使脸上起痘痘,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补心壮胆。揉按此穴(母穴)补足心阳。
②少府:荥火穴,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所点之处。心经之火与少府之火,火火相遇、强强联手,可以泻心的郁浊之火,对常感到悲伤,恐
惧,容易受惊吓影响月经,阴道疼痛,子宫下垂的女性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③神门:输土穴,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曲肌腱的桡侧凹陷处。针对面色灰暗、毫无生气,月经量减少,乳房胀痛,经常失眠,记性不好,精神恍惚患者。《针灸大成》记载,调神首选神门,是心经输土穴,为心之精气出入的门户,主治失眠、健忘、心悸、心烦、胸闷。吸气时,气从百会入,百会是补益脑髓的要穴,心脑同补。
④灵道:经金穴,在前臂掌侧,尺侧腕曲肌腱桡侧缘,手心腕横纹上1.5寸处。贴着骨头边缘处。
A.灵道就是通向心里面的道路。主治神志方面的疾患,宁心安神,治疗癫痫、癔病,精神分裂、抑郁症等;止抽作用强大,比如癫痫病人发作时抽搐;防治心脏早搏,心动过速、房颤,有痰和喘时化痰涎、舒心气、定咳喘;慢性心脏病,减缓心率,平静心神;降心火,平静心神。心里恐惧,七上八下,或者悲观,忧虑,心因性、心源性咳喘。
B.针对受惊吓突然说不出话或受刺激而傻笑不止,针刺灵道。
⑤少海:合水穴,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处(肘横纹外边缘端点处)。
A.是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调节心脏,交通心肾,缓解心率,降低血压。穴性属水。治疗夜里比较燥热、烦躁、爱出汗、睡不着觉,睡不踏实,多梦,睡眠浅,这是心肾不交,造成五心烦热,踏实不下来,少海可以交通心肾,心肾交通了,人体的气血就平和了,减缓心率和降压。
B.治疗心脏疼痛、手臂麻、胳膊发麻、手颤、手痉挛。与合谷穴相配治疗心火过旺引起的失眠、两肋痛、牙龈肿痛。
C.少海穴更是治疗心烦上火、耳朵响、耳鸣的要穴。
D.少海可消除长在舌头上的疮。小腿内侧脾经穴位可以消除长在嘴唇上的疮。
(四)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功效:未时(13点-15点)小肠经气血最旺,有利于吸收营养,排除体内垃圾。
由手走头,从小指外侧的少泽穴开始,到耳旁的听宫穴。主要治疗肩背、颈椎、脸部、耳朵循经所过的五官病。循行路线经过腮帮子、颧骨。所以两颧骨和两腮长斑、痘、色素沉积是小肠经出问题了。
①小肠作用:是心脏的财政局,它接收胃里的食物,进行筛选。把营养的物质转化成精华上输到脾,再由脾将这些精华转化成气血输送给心脏,供应全身。
②那些没有营养的残渣,小肠就输送给大肠。小肠负责接受营养,供应气血,使肌肤和头发富有光泽,乳房饱满,子宫和卵巢气血充盈。
③小肠又是心的出气筒,心火不仅往上蔓延,也会传到小肠,使小肠经受阻,此时就会腹胀、便秘、口臭、两颧骨、两腮和额头处长斑、长痘或色素沉积。
④下午2点后胸闷、心慌等现象是小肠出问题了,却反应在心脏上。
⑤减肥:下午2点,小肠经当令,刺激小肠经,促进消化,快速将毒素排给大肠,减肥效果明显。
●手太阳小肠经五行输穴:
①少泽:小指末节尺侧端,外指甲角旁0.1寸处。井金穴,井是源头的意思,井治急症,热证。
A.用刺血的方法泻心火效果最好。比如:咽喉痛、发烧了、牙肿了,刺血少泽穴效果好。
B.治疗乳腺炎。也是通乳的神穴,增加乳汁分泌;
C.治疗孩子打嗝、漾奶。
②前谷:微握拳,小指本节前一点尺侧,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处。荥水穴。
A.治疗腹泻、小便短小。咽喉、脸颊肿痛,针刺放血3-5滴。
B.治疗后头痛、眼睛胀痛、耳鸣、手心发热、手心出汗、腮腺炎等热证。
C.流黄鼻涕的那种慢性鼻炎、鼻窦炎。
③后溪:微握拳,掌横纹末端赤白肉际处,贴着这个末端往下按,有个凹陷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处),然后往上一推就是。是人体大穴之一,是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和人体的其他血脉沟通)。后溪与督脉相通。
A.治疗督脉上疾病。如:要椎间盘脱出症,腰痛,落枕、肩背痛、颈椎等问题(是思虑过度损耗肝血造成)。
B.督脉连着大脑,治疗神志方面的病,比如,恐惧,忧虑,神志不清,记忆力差,健忘、耳聋、耳鸣。
④阳谷:在手背面,手腕尺侧,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凹陷中(手背面腕横纹向小指一侧)。
A.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B.降血压,治疗头晕、牙痛、口腔溃疡以及头面部问题,如头肿、头胀、三叉神经痛。
C.性急、遇事容易上火,耳鸣,眼睛肿痛,牙痛,刮痧此穴。
⑤小海:在肘内侧,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肘尖和少海的中间点,里面有一根麻筋)。
A.是治疗耳聋、耳鸣的要穴。
B.治疗牙龈肿痛、牙龈流血。
C.工作狂的女性,风风火火容易头痛,眼睛眩晕,刮痧此穴。
(五)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功效:戌时(19点-21点)心包经气血最旺,增强心动力,健脾和胃,助消化吸收。心包经是从胸走手,起始于天池穴,结束于中冲穴,是救命的一条经。邪气犯心,必先犯心包,心脏得病之前先找心包经治疗。
当人体气郁的时候,郁结的闷气、火气就会从肝、胆两经夺路而上,窜到心包经上来。因为“百病由气生”,所以,把侵入到心包经上的浊气消掉,也就消灭了百病。
肝经和心包经其实是一条经,都属于厥阴经,在腿上为肝经,在胳膊上为心包经。如果肝经有淤血,心包经就阻塞不通了,所以心包经有阻塞,跟肝经淤阻有关。
●手厥阴心包经五行输穴
①中冲:井木穴,在手中指末节尖端的中央。井木穴。
A.祛心火,开窍醒神、祛热清火、口腔溃疡、口疮。刺血放血效果最好。
B.养心补血,针对月经量特别大,气血流失较多,又没有及时养心补血患者。
C.治疗心烦、心痛、舌头发僵说不出话等症,防止中风昏厥。心急火燎坐卧不安。
②劳宫:手掌心横纹中,第2、第3掌骨之间,握拳时,中指尖下是本穴。荥火穴。
A.补养气血的大补穴,补心血、养心补心的功效。艾灸劳宫穴相当于高级保健营养品。
B.针对经常生闷气,导致乳房隐隐胀痛患者。掌心是心脏的反射区,心包经通过,又劳宫穴所在。
C.祛除心脏郁积的湿浊,祛心火之良穴。治疗中暑、晕车、中风昏迷、牙龈上火、口腔溃烂、口疮等。
D.治疗口臭,嘴里发出腥味是心血管有淤血造成。肠胃和牙龈引起的口臭是酸臭味。
③大陵:内侧腕横纹中点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输土穴,原穴。
A.治疗失眠效果最佳。
B.治饭后不消化。输土穴,健脾,如果脾虚,艾灸此穴可以把心包经、心脏的血液引到脾胃,帮助消化。
C.治疗急性胃痛,足跟痛。
D.针对身上长癣疮,痒痒难受患者。
E.治疗因工作忙、事情多压力引起的头痛,预防口臭,有许多有口臭并不是肠胃出问题,而是心血管瘀血瘀阻造成,其味道发腥。
④间使:在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A.“使”是使臣的意思,“间使”用一个通道传递的意思。是通心窍得使臣。醒神开窍、化痰通淤息风作用。间使穴与心脏不相通,就会产生老年痴呆、失眠、
健忘、整个人混混沌沌、糊里糊涂、脑中风、脑梗、神志不清的症状。
B.针对心中烦躁,憋闷,月经量少,小腹隐痛,额头长痘痘。
⑤曲泽:在肘内侧横纹中点处,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A.合水穴,“合”治内腑,调节心脏,心脏有损伤,修复心脏。
B.通畅心血,心脏安宁。治疗心脏供血不足(一种是肝气郁结造成心血堵在半路;一种是心脏本身功能虚弱),两种原因都可治。
C.针对脸色苍白,使面色红润水灵,皱纹增多,消除或减淡皱纹,心慌,睡觉不踏实。
D.治疗急性胃痛、急性胃肠炎。
(六)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功效:亥(21点-23点)三焦经气血旺,三焦通百脉,应睡眠,利百脉休养生息。
三焦经是全身上下的总统经络,它就像个大口袋,装着五脏六腑。人体有很多疾病,除了与本经有关,也与三焦经不通畅有关,因此调理任何病变,都要搭配三焦经及穴位,效果更好。心脏、心包经及小肠经的问题要启用三焦经穴位。
《黄帝内经》说,三焦主一身之气。百病从气生,三焦经就是一个出气筒,人的邪气从三焦经泻出后就不会生病了。也就是说三焦经是调气、排浊气的大通道。
三焦经在腿上叫胆经,在胳膊上叫三焦经,它们是一条经。
三焦经是从手走头,起始于关冲穴,结束于丝竹空,刮痧、按摩右侧三焦经效果佳。
●手少阳三焦经五行输穴:
①关冲:在无名指尺侧,靠小指方向距指甲角下缘0.1寸处。
A.是三焦经出气的地方。治疗心里堵闷,心烦意乱。
B.咽喉肿痛、口发苦,急性咽喉炎,针刺此穴5滴血。这类病跟气郁有关,气散不出去就会发炎。关冲既能排气也能去火,因为气有余就是火。余气就是邪气、
浊气。
C.治疗晕车。晕车是因为肚子里有浊气上来,浊气堵在胸口产生恶心的原因,配合劳宫效果最好。
②液门:在手背,握拳,第4、第5指之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在无名指和小指缝交界处,靠近无名指这侧骨缝隙中,顶着无名指的骨头,推压时比较痛)。
A.液门,液体之门。治疗人体的干燥症,如眼干涩、嘴唇发干起皮、嗓子干想喝水,口干舌燥,夜里口渴的症状,要喝大量的水,甚至喝完水后还是不解渴,
这就是阴液不足,阴虚了。液门穴能把人体储藏液体的仓库打开,增加人体津液,嘴里的津液就会充沛了。
B.散体内燥火,人体浊气多了会上火,三焦经是排气的,所以能散火。治疗上火、牙痛、牙龈痛、身体发热、咽喉肿痛针刺此穴出5滴穴就好。
C.恢复体力的穴位,如劳累,眼皮发沉,腿酸、浑身没劲。
③中渚:在手背部,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第5掌骨间(液门下1寸)。找中渚穴先掐进去,然后挫着揉,发麻就找对了。
A.治疗眼疾,如眼睛胀、痛、酸涩和急性结膜炎,红眼病,祛眼角鱼尾纹。
B.祛火,治疗上火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痛、耳痛、中耳炎、着急上火引起的突发性耳聋、耳里轰轰响的耳鸣症状。
C.是治疗痛症的要穴。如肩膀痛、腰痛、脊柱痛、膝盖痛、肩周炎、头痛、耳痛、牙痛、胃痛等全身上下疼痛或某个部位疼痛。
D.治疗手指去伸不开。
④支沟:在前臂背侧,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A.治疗便秘的要穴。治疗便秘要穴把三焦经打通,再艾灸此穴效果明显
B.着急上火,脸上长包,嘴巴鼻子肿胀,艾灸或刮痧此穴。
C.治疗肋间神经痛特别有效。如岔气上下窜者疼,刺激支沟偏上部分马上就好。偏下部位疼痛,归胆经的阴陵泉管。所以三焦经和胆经各管一半。
D.治疗肋间神经痛,如两肋胀痛,气郁不舒等症状。按摩或艾灸支沟穴,人的气就通畅。治疗有嗝打不出来,按压支沟穴就可以打出嗝了,把郁结之气散开了。
E.有的人一敲胆经头就胀,这是胆经的浊气跑到三焦经上了,所以要把三焦经也要通开
⑤天井:上臂外侧,屈肘时,肘尖(尺骨鹰嘴)直上1寸凹陷处。
A.治疗淋巴结核的首选穴。淋巴结核中医称瘰(luo)疠,即脖子、腋窝处长出好多疙疙瘩瘩的东西,中医认为这是气结血瘀造成,就是经络里有淤血、浊气散不出去而生成,此病患者易生气。
B.过敏性体质,对花粉,或吃易过敏食物,患上瘙痒难忍的荨麻疹,艾灸此穴。
易缘堂养生会所
武汉市江汉区新华路华南国际广场B栋一楼
健康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手术好价格便宜白癜风有那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