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幽门螺杆菌感染

Marshall和Warren因年成功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并提出其感染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起作用而获得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大量研究充分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2.药物及饮食因素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易致此病发生,此外长期吸烟,长期饮酒和饮用浓茶、咖啡似亦有一定关系。

易致胃溃疡的药品:

(1)各种阿司匹林制剂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引起胃痛及不适,严重者可有呕血、黑便等,胃镜检查可发现胃黏膜炎症、糜烂及溃疡形成。

(2)激素替代药消炎痛和保泰松这类药物属激素替代药,对胃黏膜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可导致急性胃溃疡。

(3)解热镇痛药如A.P.C,扑热息痛,去痛片以及感冒通等感冒药。

(4)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如藻酸双酯钠(P.S.S)、潘生丁、利血平,也可导致胃溃疡,甚至胃出血。

(5)消炎药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容易造成胃的不适。

(6)抗癌药及其他各类化疗药物往往造成胃肠刺激。

3.胃酸和胃蛋白酶

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胃酸是溃疡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4.应激精神因素

急性应激可引起应激性溃疡。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的人易患消化性溃疡。

5.遗传因素

在一些罕见的遗传综合征中,如多发性内分泌腺腺瘤I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等,消化性溃疡为其临床表现一部分。

6.胃运动异常

部分胃溃疡患者存在胃运动障碍,如胃排空延缓所致胃酸分泌增加和十二指肠-胃反流所致胆汁、胰液和溶血卵磷脂对胃黏膜的损伤。

临床表现

上腹部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多位于上腹部,也可出现在左上腹部或胸骨、剑突后。常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胃溃疡的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现上述节律。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

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有20%~30%的溃疡患者曾有出血病史,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较胃溃疡更多见。据统计,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种病因中,溃疡约占50%,居首位。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多数可以自行停止。胃溃疡出血多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易发生于消化性溃疡出现后的1~2年内。

2.溃疡穿孔

消化性溃疡穿孔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高于胃溃疡。以30~50岁多见,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于40岁以下的青壮年,而胃溃疡穿孔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居多。

3.幽门梗阻

消化性溃疡患者约10%可能并发幽门梗阻,大多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其次为幽门管或幽门前溃疡。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老年人多见,以男性为主。近年来由于各种有效抗溃疡药物的广泛应用,此种并发症明显减少。幽门梗阻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前者是因慢性溃疡引起黏膜下纤维化,导致瘢痕性狭窄,内科治疗无效,常需外科手术治疗;后者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炎症引起充血水肿和幽门反射性痉挛所致,内科治疗有效。

4.癌变

慢性胃溃疡是否会癌变,目前尚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胃溃疡癌变是存在的,其癌变率估计在1%~7%,胃溃疡癌变常发生于溃疡边缘,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发生癌变。

治疗

1.一般按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用药

首先应用减少损害因素的药物:如制酸剂、抗胆碱能药物、H2受体拮抗药、丙谷胺、前列腺素E2的合成剂及奥美拉唑等,同时给予胃黏膜保护的药物:如硫糖铝、铋剂、甘珀酸(生胃酮)等以及抗生素的应用。彻底根除Hp,因为目前认为Hp感染与本病有一定关系,所以要积极治疗。

2.胃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可表现为呕血或便血。医院就诊。止血措施主要有:①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PPI),提高并维持胃内pH值;②内镜下止血;③手术治疗;④介入治疗。

3.食物的选择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
娌荤櫧鐧滈鏂规硶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qkh.com//mjccby/24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