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
·父亲节快乐·
父亲节
过去总认为,人走如灯灭,活着的人熬过一阵别离之痛后,慢慢地也就放下了,可是自从父亲离世后,却总觉得他仍在我们身边。手机中有父亲的相片,每天能见,常让人忆起他的言谈举止;亲属相聚时,常聊起他在生时的生活小节;父亲还常进入他儿孙的梦乡,告诉我们他的生活,他的需求。一次,我出差去杭州,住下沙浙江水院培训中心,时间是年11月9日早上,父亲进入我住的房间,走到我床前,我看到父亲穿着灰色中山装衣服,短头发有点花白,五官棱角分明,面色红润,神态自若。他站着对我说,我的优待金停了,我说,人活着怎么会停?我问问看。接着父亲钻到我被窝里,他的脚碰到我的脚时感觉冰凉,我被冰醒,睁开眼睛,环视周围没有父亲的身影,打开灯看了一下时间是早上6点零5分,很是诧异。来杭之前,我没有所思,又为何夜有所梦呢?后来细想,我曾经带他来过杭州,父亲有事要说才跟着我再来杭州。
父亲是高人,他可以随意进入我的世界。一个上午,清晰的梦境反复呈现在我的眼前。会议结束后,我马上给大哥打电话,问他父亲的优待证有没有烧给他了,他说不知道。我又打电话问母亲,母亲说,当时没烧就放在抽屉里,刚前天整理东西时,把复员证、老年证、优待证等都扔掉了。原来如此,我恍然。我想,回家后一定要补办一本优待证给父亲。
父亲曾是黄岩县长潭水库建设时期的保卫科干部,我和小妹都在长潭水库出生。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中,父亲得了胃病,引起胃溃疡胃出血,及时抢救后,没有生命危险。年父亲响应党的号召,把困难留给自己,自愿带病精简回乡,就带回一张木头床板。那时全家8个人,祖母、父母,我们兄弟姐妹5个。父亲胃痛吃药,不能正常下地劳动,没有经济收入,生活异常艰难。家里母鸡生的鸡蛋是最好的美食。年底时,杀掉养了一年的猪才有油水。由于生产队劳动工不足,家庭人多基分高,夏秋分粮时,还要出钱买谷,因没有钱,家里的风车、稻桶都被搬到生产队里去了。
记得小时候我跟奶奶睡。床是木头做的,里面放稻谷等农作物的“炕床”,床垫是晒干经拍打去泥土和灰尘的稻草,因为我家没人能把稻草编织成稻草垫子,冬天盖的是一条不厚、棉絮也已发硬的被子,太冷时加一件蓑衣。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日子是怎么过下来的,我们又是怎么活下来的,真是难以置信。如果我拥有5个孩子,我能把他们拉扯长大吗?父母的伟大抑或就是在艰难中的跋涉。即使家庭相当困难,父亲从没有以老干部名义向政府提出过照顾,提出过安排工作。每天仍然穿着过去穿过的、旧的干部模样的衣服,干干净净,上衣口袋里插着一支钢笔,外出时肩头总挎着一只帆布挎包,保持着军人、干部的气质。好的是母亲从小上过学,她买了裁缝的书,边看边学习衣裤裁剪技术,我哥也当上了村民办教师,家里的境况才稍有好转。
年,父亲听说国务院有精简下放人员落实政策文件,规定61年到65年精简下放,57年底前参加工作的可享受原工资40%的救济费。父亲按照军龄和工作年限算上去后,参加工作是58年1月,少了一个月,而这一个月错在复员证换证时因字迹不清,区武装部随意写了一个参军时间。当时父亲知道入伍时间错了,但也没什么用处,就没有更正。现在用上了,复员证却不能更改。父亲找了原来老领导,地区专员、武装部长,还有老同事郑州铝厂的陈贤文等人,写了4张真实参军时间的证明,可当把所有证明材料提供后,办事人员说要死证,活证没有用。享受精简下放40%的待遇就这样没有着落了。
那时的父亲有点沮丧,有点失落。老同事也都说,你吃亏了。但父亲说,政策规定,没办法,总比战死了的要好。没有怨言,更没有拿着老领导的证明去上访。直到八十年代后期,国务院有优抚优待政策下来,父亲才作为解放前参军享受到每月的生活补助,有了一本红红的象征光荣经历的优待证。
父亲是年18岁时响应党的号召光荣入伍,因为从小上过私塾,字也写得漂亮,成为区中队通信员,那时土匪、国民党残余还很猖獗,他参加了剿匪,经历了枪林弹雨。最后人民政府没有忘记革命和建设中的有功之人,父亲很是感激。记得父亲有一张条形的戎装照片,五官棱角分明,斜挎木壳手枪,威武帅气。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推着人民致富,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我们都长大成人了,家里经济条件不再拮据,但父亲还是象过去一样节俭,一根小小的鲜仔鱼都要吃上两天。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父亲都在吃药,家里经常飘出中草药熬制的气味。每当胃痛时,父亲皱着眉头,左手紧紧按着胃部,一脸痛苦表情。直至年胃痛频繁难忍,医院做了胃镜,诊断为胃癌2期。当时家人都瞒着他,说是胃溃疡出血,医院做了胃切除手术,就剩下五分之一的胃,住院一个星期拆线后就回家了。按照肿瘤专家的意见,没有扩散不作化疗,辅助医疗是中草药,起码吃了5麻袋的草药,身体也就慢慢地好了起来。到年,父亲胃肠饱胀,吃不下饭,拉不出来,医院诊断为肠梗阻,挂了几天针后未见好转。医院诊断为肠癌,又一次开刀,切掉20公分的肠道,再吃中草药后身体又渐渐地康复。有时看到报道说这个说那个是抗癌英雄,我就想笑,我父亲才真的是。
直到年离开人世,父亲也不是癌症夺去生命,而是脏器衰竭,无疾而终。父亲还有第3次动手术,那是年,父亲已86岁,左大腿动脉血管堵塞保守疗法失效,腿部溃烂,疼痛难忍,医院,医生说要么截肢,要么安装支架。老人不想失去一条腿,冒险做了支架安装手术,共放了3个支架。手术成功后,血流贯通,但溃烂处的病毒直接进入血管,侵害心脏,威胁生命,术后第3天父亲住进了重症监护室,除了还有微弱的呼吸外已没有了知觉,即便抓他的脚心也没有丝毫反应。第8天我们3个兄弟开始商量父亲的后事。第9天上午,父亲醒了,拿掉呼吸机后跟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做了一个梦。他说:“有一辆小面包车要把我们拉到临海那边去,车上坐着很多人,都不认识,路很差,高低不平,车子开得很快,眼看着再开下去就是悬崖了,我拼命地喊叫,快停车!快停车!车子终于停了下来。”父亲说完后,我在想,父亲从那边回来了,不会走了。过了2天根据医生意见就转到普通病房,挂针吃药,父亲瘦弱憔悴的身体又慢慢地康复了,
但走路需要有拐杖支撑。每次手术前,父亲都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从没感觉死亡的威胁,也从没交代后事,这是经历过战场的人的心态。而事实上父亲的一生是战胜困难和死神,然后好好活着,再战困难和死神,然后活得更好的一生。而我们现在活着的人呢?又何尝不是如此,都是为了好好的活着。
父亲命途多舛,大的手术动过3次,不算胃出血那一次,大的事故有2个。一年夏天,黄岩秀岭公社东边造一座石拱桥,叫我父亲去负责,施工接近尾声时,他在桥下察看,突然支撑石块的竹木断裂,乱石压着父亲沉到河里,在场的人以为要出人命了,搬开石头后看到父亲大腿上鲜血直流,以为这条腿肯定废了。人们七医院,检查后,只是大腿部被划了30多公分长的伤口。他的身体刚好在石块与石块的空隙中,未伤着筋骨,真是大幸。还有一次也是夏天,天下着雨,家里二楼屋檐处瓦片松动,雨都滴在屋椽上,他脚站在2楼的窗户上,一手伸出去拉着屋椽,另一只手整理瓦片,身体缘在空中,没想到那个抓着的椽承受不了身体的重力,猛然断了,父亲从4米高的空中掉到了地上,满脸是血。我和大哥连忙医院。医生说,还好脸部着地,只是颧骨震裂,如后脑着地就有生命危险了。又是大难不死,在我看来这些都是生命中的奇迹。参军剿匪时子弹没有找他,胃出血时逃过一劫,3次大手术保住性命,都能逢凶化吉,父亲真是福大命大。当我读了一些书,明白一些理的时候,才基本理解其中的原由,或者说是因果,那是福报,是应验了“天道何曾负善人”。
父亲是接受过教育懂得道理的农民,没有私心,从不做违心的事情,是行善积德之人。他当过兵,当过企业会计,当过国家干部,当过村民兵连长,每年都去当粮食助征员,多次参加黄岩县的工作队,年老时是村老年协会的会长,当了一生的干部。他为人诚实,待人真诚,办事公道,不徇私情,不吹不拍,是标准的毛泽东时代的老干部,准确地说是失去国家干部岗位的干部。每任公社领导都跟他保持良好的关系,其中有他的战友、同事,也有他原来的老领导,还经常在他们家蹭饭吃,没钱用时也会向他们暂借,肯定是按时归还,有些还成为父亲一生的朋友。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是:做人要有良心。
五十年代后期,是全民皆兵时期。一天深夜,民兵抓住了一个外地人,说话大家都听不懂,都认为是敌特分子或精神病人,没有人敢送。我父亲一个人把他送到公社革委会,交给公安员。天明回家后,我母亲和他吵了一架,母亲认为这是不要命,父亲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一次邻居家嫁在外地的女儿和女婿发生争吵,女婿自杀,其亲属认为跟女儿的父亲有关,就把他绑到女婿家辱骂殴打,没有人敢去劝说、解救。父亲听说后跑到公社,把公社书记请了过来,化解矛盾,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六十年代,蒋介石宣传反攻大陆,大队很多青年都不愿去参军,还跑到我家里吵闹,有一位家长甚至说,把我儿子送去当兵,我用便勺把你家人一个一个套过去。父亲能做到耐心解释,让他们懂得参军光荣,有国才有家的道理。父亲为人爽直,说话直来直去,不会拐弯,大队分管治保调解时,谁不对就批谁,做得公正无私,也会得罪一些人,但他公道正派,真诚待人获得多数人的好评。
在家庭中,父亲是一棵大树,即使家庭经济困窘,但家庭的社会影响力为人称道,当然还有我母亲的仁慈友善。在周边乡村只要提到我父亲的名字,很多人都知道。我家3个兄弟到找对象年龄时,就有很多姑娘想嫁过来。父亲是严肃的,对我们要求也严格,虽然没打过我们,但我们5个兄弟姐妹都很怕他。即使一件小事做错了,他听说了,也会瞪圆眼睛狠狠地批评我们,并装作要打的样子。我年少时,由于父亲长期胃痛,不允许我们吃生番莳,说吃了会“疔肚”。那时又没有零食吃,3餐也不是很饱。一次放学后,我刚削好一块红皮白心的番莳,在母亲的缝纫机旁吃,母亲看到父亲回来了,忙叫我快躲起来,我赶紧拎起菜篮子,拿着番莳从后门溜出,到地里拔猪草去了。
年我初中毕业,父亲听说有保送名额时,他直接到公社找领导,让我去上高中继续读书,没有叫我在生产队劳动赚工分,缓解家中的经济困难。在贫穷年代,父亲总是以独特的方式爱护子女,希望子女健康成长。说得最多的是要求我们好好读书,做老实人,不能说谎,不能乱来。我3个兄弟妹读完初中,我读完高中,长大后都很听父母的话。每当集市日,父亲都会走10公里路去赶集,总会带点好吃的小零食分给我们,只要不是上学的日子,我们都会在村口等着父亲回来。有一年夏天,父亲给我们买了一件红背心,在只有春节穿新衣的年代,我们因为有一件红背心红了整整一个夏天。
年底征兵开始,父亲希望我去当兵寻找跳出农门的出路,还跑到公社武装部长那里去要求,最后我体检政审合格顺利参军。我哥因为家里缺少劳力,体检合格后没去当兵。到部队后,仍然感觉父亲是一个威严的,不拘言笑的父亲,但这威严让我养成了服从、礼貌、吃苦、守规矩的习惯,所谓严父出孝子。然而,母亲的一封来信让我彻底改变了这一看法,且充分感受到父亲威严背后的那一份深深的温情。母亲信中说,那天村里的锣鼓敲到家门口,把你接走后,你爸在家流了眼泪,说要3年看不见你了。历来强势的父亲在这一刻展示了他的浓浓的温情,那是骨肉分离之情,那是血缘之情。
随着年龄的增加,父亲的体质在慢慢变差,从老人协会打麻将到不想去打,从每天看电视到懒得看,从坐着靠着椅背到弓着,从吃饭到吃粥到吃不下,到挂营养液、白蛋白维持生命,神志时好时坏。住院19天后,已是脸色苍白,瘦弱无力。医生说,油灯燃尽,回天乏力。但在临走的前一个晚上,父亲还是清醒的。我弟弟问他,3个儿子谁对你最好,他笑着说,都好。
父亲走了已经两年,那时他已四世同堂,当了25年的太公,经历了战斗和建设,经历了贫穷和富裕,经历了3次大手术,3次大事故。在父亲身上有着奋斗者的足迹,有着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他的优秀品质将代代相传。他走了,岁月留不住他离去的脚步,他是为了摆脱肉体的苦痛,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他能进入我们的梦乡,告诉我们他的生活,而我却不能,或许我们只隔着一扇门,只是还没有找到打开这扇门的钥匙。
责任编辑:豫川闽人
图文编辑:快乐人生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作
者
简
介
陈咸伯:当过兵,上山砍过柴,下地插过秧,经考试进入机关工作,喜欢思考,喜欢文字。相信天道酬勤,吃亏是福。
瀚海诗画有声文学平台
瀚林文章,海纳百川
向上滑动查看主创团队信息
编辑:豫川闽人
图文编辑:快乐人生、毛慧慧
主播:红梅花、水明远、林夕、甘泉、曙光、
一抹清新、萨萨小朋友,阿杜,艾宁
顾问:李新
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艺
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
平台面向全国所有文学爱好者、诗人、作家征稿。
征稿内容:诗歌、(含古体诗)散文、微小说、随想等各种体裁作品。
作品要求及平台原则:
1、积极向上,思想健康,反映新时代潮流。
2、要原创首发,不得抄袭剽窃、洗稿,文责自负。
3、对精品佳作朗诵制作发布,并推荐到纸刊发表。
4、平台编辑老师有权对投稿作品进行润色、修改。
5、赞赏分配方案:赞赏费60%归作者,40%归平台。
有朗诵的50%归作者,20%归朗诵者,10%归图文编辑,20%归平台。
《瀚海诗画有声文学》编辑部
.04.21
瀚海诗歌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