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胃出血专科治疗医院 >> 胃出血医院 >> 寒露曲江寒露夕,幽享秋时光
桑落洲
作者:李群玉(唐)
九江寒露夕,微浪北风生。
浦屿渔人火,蒹葭凫雁声。
颓云晦庐岳,微鼓辨湓城。
远忆天边弟,曾从此路行。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庚子年寒露:10月08日03:55:07农历:八月(小)廿一
入秋后,物候会有两个明显的转变,第一步是转凉,“露凝而白”,也就是白露;第二步是变寒,“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也就是寒露。
寒露。是24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之后寒霜雪(霜降、小大雪)节节紧扣,离立冬还有1个月。
寒露三候
鸿雁来宾。古人说“先到为主,后至为宾",白露时节“雁来”,寒露时节鸿雁来宾。
雀入大水为蛤。在深秋时节,天气逐渐转冷,雀鸟南飞迁徙,此时蛤类会大量繁殖。
菊有黄华。一般的草木都是在阳气逐渐旺盛时盛长、开花,而菊花则相反,是在阴气逐渐旺盛的秋季开花。深秋时节黄色菊花的绽放,也正是印证了此时天地间阴气的旺盛。
寒露节气健康预测
寒露处于庚子岁五之气,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少阳相火,正值秋气当令,燥气为主,少阳相火加临,气候则为燥热,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皮肤干裂,鼻出血,燥热咳嗽,便秘,情绪暴躁、失眠或以温病为害。
湿重的体质,这段时间也觉得有燥火。其实燥和湿是会在体内共存的,因为易燥的脏腑一般都是肺胃和大肠,而易湿的一般在脾、下焦泌尿生殖系统。
寒露后天气由凉转寒是胃肠道疾病、疟疾等的多发季节,也是许多旧病,如哮喘、心肌梗塞等容易复发的季节。
寒露多晒晒太阳
这是阳气收藏入土的最后阶段,地面上阴气渐重。所以寒露以后的阳光特别补,此时的阳光已没有炎夏时的“热毒”,温暖如酥,尤其是偏阴寒体质的人晒一晒,会非常受用。
起居调养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这就是告诫人们应注意天气变化,特别要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脚,以防“寒从足生”。
到了这个时节,都应该主动添加衣服,并护好颈项、腰腹和脚脖子。
因为寒邪折损阳气,不论体质是否壮实,都不应该让阳气无故地耗散在抵御寒邪上,而应该让衣服帮人体完成御寒的工作。
正所谓“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进入深秋以后,就要好好养精蓄锐了,不要无端为了美丽冻人,而消耗气血津液。
以下5种人千万别秋冻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秋冻”,气温作为一种物理变化,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容易导致人出现脑出血、脑梗死,个别人甚至会出现猝死。
关节炎患者:风寒湿邪是造成关节病变的主要诱因,寒性凝滞,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此,这类病人,从秋季开始就应该注意腿部的保暖,不适合“秋冻”。
溃疡病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导致胃痉挛,使原有的溃疡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
脑血管疾病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慢性肺病患者:秋季的寒冷空气会对呼吸道产生不良刺激,引起过敏反应,诱发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的痉挛,造成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心血管疾病患者:人体要抵抗低温就必须把血液从皮下血管输送到身体内部,这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搏动加快,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心脏缺血、缺氧,造成冠状动脉痉挛,附壁血栓脱落,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另外,秋季时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足部是足三阴与足三阳经所过之处,寒邪易从足部侵入人体,影响人体脏腑功能。浴足,可以起到温经散寒、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的作用。
热水泡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又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还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从而起到养生防病的作用。温度应以40—50摄氏度,时间以半小时内至头面微微出汗为宜。同时,饭后不宜马上泡脚,易影响消化,入睡前效果最佳。
寒露时节不仅是要做好防范呼吸系统疾病,女性朋友还需要注意常见妇科疾病盆腔炎、附件炎及外阴湿疹的防治。在这类女性常见疾病发展过程中,可因患者先天禀赋,生活环境,思虑过度,长期用药,或患者不规范用药,或滥用抗生素,导致人体中阳虚衰、脾气衰惫,脾失运化,而致湿热淤下注,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搏结凝聚不去,妇人沉珂缠绵难愈。应以扶正祛邪,温经散寒,调和阴阳为原则。
妇人浴足良方,组成:吴茱萸、干姜、远志、蛇床子,煮沸水ml兑成温水浴足用。干姜和吴茱萸均是温药,具有散寒止痛和温经通脉的功效,有助通调经脉,并帮助袪散寒气,令身体温热。
(图为广西中医院制剂温经浴足方)
饮食调摄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所谓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寒露时节养生与秋分不同,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燥热、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药膳推荐:
百合莲子银杏粥
材料:百合10克,莲子15克,红枣5枚,银杏30克,白米克,冰糖适量。
制法:莲子去芯,银杏剥壳后水煮去皮,浸泡半小时,然后与其它食材一同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粥稠时加入冰糖调匀即可。
功效:养阴润肺,健脾和胃。适合素体脾胃偏弱、肺燥阴虚之人。
食疗学问
秋风起,菊花黄,又到了吃螃蟹的时候,来说说吃螃蟹的门道。
虽然螃蟹味道鲜美,但要讲究方法、应当节制。
人们应该首先了解自己体质的虚实寒热,再去有选择地吃相应的食物,或者通过炮制、调剂、烹调,改变食物的性味,使之适应自己的需要。
河蟹,它性寒,味咸,具有清热滋阴、补益肝肾、生精益髓等功效。可用于跌打损伤、产后腹痛、眩晕、健忘、疟疾、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腿软等症状。
凡有产后瘀血腹痛、难产、胎衣不下等症的人,可用河蟹食疗。蟹爪60克,辅以黄酒,加水同煎,再加入阿胶,即为催产下胎药。
因为蟹肉性寒,所以不宜多食,脾胃虚寒的人尤其要注意,避免腹痛腹泻。
一般吃螃蟹的时候,我们都要用温热的黄酒煮上姜丝一起吃,这样可以缓解蟹肉的寒凉。注意是黄酒,不是料酒,也不是白酒哦。
若盲目学习西方的饮食习惯,喝着冰镇啤酒吃螃蟹,雪上加霜,会导致胃肠功能下降,消化酶无法工作,很多异体蛋白和代谢产物无法分解,使人患上痛风和形形色色的过敏疾病。
另外,在吃蟹时和吃蟹后的1个小时内,切忌饮茶水。因为开水会冲淡胃酸,而茶会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都不利于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
蟹肥的时候也正是柿子熟了的时候,有些人吃了蟹之后又去吃柿子,结果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是由于柿子内的鞣酸与蟹肉中的蛋白质相遇,形成凝块,凝积于胃中。
如果因为吃蟹而引起了腹痛腹泻,可以用性温的中药紫苏15克,配生姜5片,加水煎服。
紫苏既可作为蔬菜食之,其叶、梗、果实均可入药。紫苏叶能发散、理气,并能解鱼蟹毒;紫苏梗能理气舒郁、止痛安胎;紫苏子能下气消痰、润肺宽肠。
经络养生
寒露节气与人体的膀胱经相对应。膀胱经从内眼角的睛明穴一直走至足小趾的至阴穴,可以说是“从头到脚”,是人体当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络。
寒露时可常按摩膀胱经上的委中穴,具体按摩方法是:用双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一压一松为1次,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经常按摩委中穴不仅可以治疗腰痛,而且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疼痛。
阳虚之人易感冒之人还可晨起时艾灸大椎、风门、足三里,温补阳气、固卫防寒。
保健调理要穴还有:
鱼际:清肺泄热,利咽止痛。可以治疗咳嗽、咽干、咽喉肿痛等,还可用来调理小儿疳积。
三阴交:通达肝、脾、肾三条经络,可以滋阴补肾、疏肝理气、健脾利湿;亦为女性的黄金穴位,对于妇科疾病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导引养生
呬(xi)字诀调肺
1.直立或者端坐,自然呼吸,身心放松;
2.用鼻缓缓吸气至满,同时将腹部鼓起;
3.闭气,至气急,做“呬”字口型慢慢将气呼出;
4.以上2.3步动作为一次,反复做二十四次。
每到清秋时节,古老民居的窗前屋后,便参差有序摆上五彩缤纷的食物,显示出秋天最动人的生活韵味。晒秋,何尝不是在晒一种心绪,晒一腔心事,晒一种生命的斑斓色彩和生活的零总希望。
寒露是语
一夕之间,季节转换了冷暖
我在落叶堆积的秋风里,
道声:珍重
(编辑/小团;编审/半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