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胃出血专科治疗医院 >> 胃出血预防 >> 阿司匹林肠溶片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武器
内容资料来源: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6(1):10-25.
3.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在当今社会,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对于许多患者来说,一个关键的问题常常萦绕心头:吃多久才能停药?
以李大爷为例,他年逾六旬,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多年。近来,他时常感到心悸、气短,偶尔还出现胸痛的症状。在家人的陪伴下,医院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经过一系列的诊断评估,医生为他开具了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在内的多种药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规律服药,李大爷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在一次复诊中,李大爷向医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医生啊,这阿司匹林肠溶片效果确实不错,能不能让我一直吃下去,别停药?”
面对李大爷的疑问,医生耐心地解释道:“阿司匹林肠溶片虽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但用药的时间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通过抑制血小板内的环氧化酶,阻止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这一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决定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用药时间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患者的具体病情。对于那些已经明确诊断为心脑血管疾病,并且曾经发生过严重心血管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通常是必要的。这是因为这些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已经遭受了严重的损伤,其再次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极高。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持续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从而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复发,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然而,对于那些仅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家族遗传史等,但尚未发生过明确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用药时间的决策则更为复杂。医生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心血管风险,包括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肾功能等多个因素,通过专业的风险评估工具(如Framingham风险评分、ASCVD风险评估模型等)来计算患者未来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概率。对于那些处于中高风险的患者,可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一级预防,但用药时间通常不是无限期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风险变化、治疗效果以及潜在的出血风险等因素,定期重新评估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也是决定用药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如胃溃疡、胃出血、血小板减少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需要更加谨慎地权衡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治疗益处与出血风险,可能会缩短用药时间,或者选择其他替代的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也是决定阿司匹林肠溶片用药时间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患者服用药物的过程中,医生会定期通过相关的检查指标,如血小板聚集功能、凝血功能、血脂水平、血压控制情况等,来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心血管风险得到了显著的降低,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那么可以继续按照原方案治疗。但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了新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如胃肠道出血、脑出血),或者尽管服用了阿司匹林肠溶片,但仍然发生了心血管事件,医生则需要重新评估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包括可能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改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或联合用药。
最低0.32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