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的种类和产地

现将流行广、运用多,或在茶具发展史上曾占有重要地位的茶具,结合主要产地,分类介绍

1、金属茶具

金属用具是指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用具。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1中国之前的1500年间,青铜器就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先人用青铜制作盘盛水,制作爵、尊盛酒,这些青铜器皿自然也可用来盛茶。自秦汉至六朝,茶叶作为饮料已渐成风尚,茶具也逐步从与白癜风可以治好吗其他饮具共用中分离出来。大约到南北朝时,我国出现了包括饮茶器皿在内的金银用具。到隋唐时,金银用具的制作到达高峰。本世纪80年代中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一套由唐僖宗供奉的鎏金茶具,可谓是金属茶具中罕见的希世珍宝。但从宋朝开始,古人对金属茶具褒贬不一。元朝以后,特别是从明朝开始,随着茶类的创新,饮茶方法的改变,和陶瓷茶具的兴起,才使包括银质用具在内的金属茶具逐步消失,尤其是用锡、铁、铅等金属制作的茶具,用它们来煮水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味走样\",以致很少有人使用。但用金属制成贮茶用具,如锡瓶、锡罐等,却屡见不鲜。这是由于金属贮茶用具的密闭性要比纸、竹、木、瓷、陶等好,具有较好的防潮、避光性能,这样更有利于散茶的收藏。因此,用锡制作的贮茶用具,至今仍流行于世。

2、磁器茶具

磁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光辉的一页。

⑴青瓷茶具以浙江生产的质量最好。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粹、透明发光的青瓷。晋代浙江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范围。宋朝,作为当时5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到达壮盛时期,远销各地。明朝,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16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法国,轰动全部法兰西,人们用当时风行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与之相比,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视为希世珍品。当代,浙江龙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发展,不断有新产品问世。这类茶具除具有磁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不过,用它来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本来面目,似有不足之处。

⑵白瓷茶具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上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可谓饮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时,河北邢窑生产的白磁器具已\"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代白居易还作诗盛赞四川大邑生产的白瓷茶碗。元朝,江西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国外。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这类白釉茶具,合适冲泡各类茶叶。加上白瓷茶具造型精致,装潢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又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所以,使用最为普遍。

⑶黑瓷茶具黑瓷茶具,始于晚唐,壮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微于明、清,这是由于自宋朝开始,饮茶方法已由唐时煎茶法逐步改变成点茶法,而宋朝流行的斗茶,又为黑瓷茶具的突起创造了条件。

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1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没有和出现的早晚,以\"盏无水痕\"为上。时任三司使给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录》中就说得很明白:\"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而黑瓷茶具,正如宋朝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的\"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所以,宋朝的黑瓷茶盏,成了磁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都大量生产黑瓷茶具,成为黑瓷茶具的主要产地。黑瓷茶具的窑场中,建窑生产的\"建盏\"最为人称道。蔡襄在《茶录》中这样说\"建安所造者……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盏配方独特,在烧制进程中使釉面出现兔毫条纹、鹧鸪斑点、日曜斑点,一旦茶汤入盏,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辉,增加了斗茶的情趣。明朝开始,由于\"烹点\"之法与宋朝不同,黑瓷建盏\"似不宜用\",仅作为\"以备一种\"而已。

⑷彩瓷茶具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它的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采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上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增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直到元朝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开始成批生产,特别是景德镇,成了我国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产地。由于青花瓷茶具绘画工艺水平高,特别是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应用在磁器上,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元朝绘画的1大成绩。明朝,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诸如茶壶、茶盅、茶盏,花色品种愈来愈多,质量越来越精,无论是器形、造型、纹饰等都冠绝全国,成为其它生产青花茶具窑场模仿的对象,清朝,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发展史上,又进入了一个历史高峰,它超出前朝,影响后代。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磁器具,更是史称\"清朝之最\"。

综观明、清时期,由于制瓷技术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对外出口扩大,和饮茶方法改变,都促使青花茶具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当时除景德镇生产青花茶具外,较有影响的还有江西的吉安、乐平,广东的潮州、揭阳、博罗,云南的玉溪,四川的会理,福建的德化、安溪等地。另外,全国还有许多地方生产\"土青花\"茶具,在一定区域内,供民间饮茶使用。

3、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是一种新质陶器。它始于宋朝,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听说,北宋大诗人苏轼在江苏宜兴独山讲学时,好饮茶,为便于外出时烹茶,曾烧制过由他设计的提梁式紫砂壶,以试茶审味,后人称它为\"东坡壶\"或是\"提梁壶\"。苏轼诗云:\"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莆粟盘龙茶\",就是诗白癜风的医院人对紫砂茶具欣赏的表达。但从确切有文字记载而言,紫砂茶具则创造于明代正德年间。

今天紫砂茶具是用江苏宜兴南部及其毗邻的浙江长兴北部埋藏的一种特殊陶土,即紫金泥烧制而成的。这类陶土,含铁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烧制温度以摄氏1150度左右为好。优良的原料,天然的色泽,为烧制优秀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质基础。

宜兴紫砂茶具之所以遭到茶人的钟情,除这类茶具风格多样,造型多变,富含文化品位,以致在古代茶具世界中别具一格外,还与这类茶具的质地合适泡茶有关。后人称紫砂茶具有三大特点,就是\"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容易馊。\"

目前我国的紫砂茶具,质量以产于江苏宜兴的为最,与其毗邻的浙江长兴亦有生产。经过历代茶人的不断创新,\"方非一式,圆不相同\"就是人们对紫砂茶具器形的赞美。一般认为,-一件姣好的紫砂茶具,必须具有3美,即造型美、制作美和功能美,3者兼备方称得上是一件完善之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qkh.com//mjccyy/7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