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一名急诊护士身上带着扑鼻酒气,讪讪地跟尚客君说,在此前一天的下午和晚上,医院(国家“三甲”医院)急诊科一共接诊了8名酒精中毒患者,“当天晚上,我就接了5名。”

对此,医院内科刘雪梅医生呼吁广大市民,饮酒要节制,同时了解过量饮酒对身体的危害。

3月16日中午,40来岁的市民余小雅(花名)和同学聚在一起,心情大好,于是午餐时多喝了几杯,之后又去KTV唱歌,由于醉酒,她很快进入嗜睡状态,同学呼之不应,于是赶紧将其送来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就医,经治疗后,她很快苏醒过来。

据医护人员介绍,当天下午还有2名酒精中毒患者前来就医,而当天晚上,则有5名酒精中毒患者前来急诊就医。刘雪梅称在平时,因酒精中毒前来就医的患者也很常见。

酒醉之后,文图无关

“嗜睡,喊不醒,呕吐,出现低血压、低血糖等,是酒精中毒患者常会出现的症状。血压降低,严重的有休克表现,全身出冷汗、四肢冰凉。”刘雪梅表示在不久前,就接诊一名16岁的醉酒女孩,“据了解,她当时一扬脖喝完了一瓶保健酒,很快醉酒,来就医时测不到血压,脉搏微弱,我们抢救了一晚上才把她救过来。”

刘雪梅称醉酒休克,不及时就医,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另外,醉酒状态下呕吐,其实较危险,呕吐物有可能被误吸到气管,进入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严重的可导致窒息死亡。大量呕吐、出汗,可引起人体电解质紊乱,常见的低钾,可引起四肢麻木,无法动弹及心律失常等表现。”

“另外,饮酒引起的严重低血糖,也可引起昏迷,甚至引起死亡。所以,如果非要饮酒,建议不要空腹。”刘雪梅称在临床上,有不少因饮酒出现胃出血的患者,“因为饮酒引起急性胃黏膜损伤合并胃出血,既往有消化道溃疡、糜烂性胃炎的,在饮酒后更容易出现胃出血。”

刘雪梅表示,大量饮酒还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如救治不及时,也可危及生命。“所以,我们要提醒广大市民,为了自身健康,饮酒一定要节制,切忌贪杯。”

关于饮酒,推荐往期好文:喝酒脸红的人,真的酒量差吗?上脸、断片儿,你真了解喝酒吗?

你喝酒会上脸吗?身边总有人“喝酒上脸”。无论白酒,啤酒还是红酒,喝一口很快脸就红得像猴屁股。很多中国人会这样,但白人、黑人却极少有喝酒脸红的,因而喝酒脸红在美国叫“亚洲红脸症”(AsianFlush)。

呵呵,如同尚客君(注:医院的微小编)一样,喝酒脸红的人很多很多哦:

那问题来了:

为什么喝酒会脸红?

喝酒脸红的人酒量到底如何?

喝酒上脸的人更容易得肝癌么?

为啥喝酒会脸红?要理解喝酒脸红,首先得了解酒精进入身体后发生了什么,也就是说身体是怎么解酒的。这个过程其实很简单,分两步:

第一步,乙醇脱氢酶(ADH)把乙醇(酒精)变成乙醛。

第二步:乙醛脱氢酶(ALDH)把乙醛变为乙酸。

每个人喝酒后反应不同,就是因为酒精进入体内后分解速度不同,导致乙醇、乙醛、乙酸积累的量不同。

乙醇就是酒精,是喝酒“爽”的来源,因为它能麻痹神经,能让人自high,导致错觉,喝醉是因为它,酒精上瘾是因为它,查酒驾查的也是它。

乙醛才是毒害身体的罪魁祸首,也是所谓“喝酒有害健康”的直接原因。乙醛是如假包换的致癌物,对许多器官都有毒性。同时它能舒张血管,导致脸红筋涨,所以乙醛才是导致喝酒脸红的真正原因。

乙酸最安全,没啥毒副作用,因为它就是传说中的“醋”。

喝酒脸红的人,酒量差?

坊间传言喝酒脸红的人分解酒精能力太弱,其实几乎相反,喝酒脸红一个主要原因恰恰是分解“酒精”能力比较强!但主要问题不在于分解酒精,而是分解酒精后的事情。这类喝酒脸红的人,不是因为体内酒精太多,而是乙醛太多。

为啥乙醛含量高?因为体内乙醇脱氢酶(ADH)比普通人强,而乙醛脱氢酶(ALDH)比普通人弱。

这真是一个悲剧的基因组合:ADH强,导致酒精被迅速分解为乙醛,ALDH弱,导致乙醛无法被分解为乙酸,而积累在体内,导致脸红和各种不舒服。

说白了,喝酒上脸就是乙醛中毒。

画个图就很直观了:

普通人喝酒后,乙醇正常分解为乙醛,再分解为乙酸,节奏差不多,因此乙醇和乙醛含量都不会积累太高。而喝酒上脸的人,则前一步很强,后一步很弱,因此在乙醛那里形成瓶颈,于是就悲剧了。

喝酒脸红,非解“酒精”能力弱,而是解“乙醛”能力弱由于ADH和ALDH基因强弱有各种组合,“爱脸红”的,还有更多人群:

一杯倒(ADH弱,ALDH正常)

这种人第一步分解酒精就很弱,一喝酒就会酒精大量积累,很容易醉,也很容易High,喝点酒就发疯的就是这帮家伙。

嗜酒分子(ADH正常,ALDH强)这种人乙醛不累积,喝酒不上脸,这类人不容易喝醉,可以持续饮酒。但也导致他们容易过量饮酒,持续不断享受酒精带来的快感。这群人最容易形成酒瘾,也最容易酒精中毒。欧美白人和中国北方一些少数民族有很多是这一类,欧美白人嗜酒比例显著远高于其他族裔。

真酒神(ADH强,ALDH强)这是人中龙凤,酒鬼中的战斗机。他们体内处理酒精的整个通路都很强,酒进去,醋出来,不脸红,不难受。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喝酒上脸的人显然比普通人更不能喝酒。如果酗酒,也会更容易得肝癌。

喝酒上脸说白了就是乙醛中毒,而乙醛是致癌物。这类人如果长期饮酒,得癌症概率是不上脸人的10倍。

因此喝酒上脸的人,毫无疑问应该尽量避免饮酒,因为他们真的弱爆了,喝酒就是慢性自杀。

喝酒脸红是进化优势?那就有个让人想不通的问题:为啥单单中国人会进化出这种弱爆了的基因组合?

因为喝酒上脸是进化优势!(至少曾经是)

喝酒脸红容易中毒和得癌症有个重要前提:喝同样量的酒!

但现实情况是:多数喝酒上脸的人,比如小编的老乡,株洲知名摄影师王伟们,天生不喜欢喝酒!因为他们酒精积累很少,享受不了什么酒精的快感,而乙醛积累很快,不仅导致脸红,而且让人全身不舒服。对于这类人来说,喝酒往往只是出于礼节,他们常常一瓶啤酒就能喝一个小时,因此喝酒脸红的人,如果自愿选择,饮酒量一般大大低于普通人(国内劝酒文化下另说)。

正因如此,喝酒上脸的人得食道癌的概率显著低于喝酒不上脸的人。美国的研究也发现美国的亚裔最不容易嗜酒,产生酒精依赖或死于酒精中毒的人远远少于其它人种,而看起来最能喝的白人,酒精成瘾问题最严重。

美国有个著名的帮助戒酒的药物叫安塔布斯(Disulfiram),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乙醛脱氢酶(ALDH)抑制剂,使用它会人为导致乙醛堆积,产生“上脸效应”,让嗜酒的人感到非常不舒服,从而抑制对酒精的依赖。

所以说,喝酒脸红其实是部分中国(亚洲)人进化中产生的强大保护机制,它让这个人群自带“戒酒基因”,排斥酒精,不容易产生酒精依赖和其它副作用,能更好地劳动、谈恋爱、养娃、写科普,实在是大大的优势。

你喝断片过吗?一、不知不觉就醉了。以前是知道自己能喝多少,还能喝多少,知道控制和把握。现在是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个节点醉。原因应该是自己还按照年轻时的酒量来喝,实则已经今非昔比。

二、醉了之后会断片。以前喝醉了,总感觉自己心里是清醒的,事后能回忆起醉酒的各种细节。现在是酒醒了之后发现失忆了,至少是醉酒之后的某一个片段断掉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因为你真的不知道自己那个时候干了什么,以及有可能会干了什么。

三、醉了之后很痛苦。以前是喝醉了吐完还能喝,现在情况是,喝醉了觉得很痛苦很难受。

四、醉一场病一场,醉完之后恢复慢。年轻的时候,今天醉了,明天早晨可以继续喝。现在醉一次,感觉跟生了一场大病似的,恢复得特别慢。

五、以前醉了不服,现在醉过后悔。年轻的时候,醉了会不服。事后总找各种理由来为自己辩解,比如是喝了几种酒,喝混了;比如是说因为对方耍赖,使了手段。总之,就是不服。现在,服了,后悔了!

某单位在郊区一家宾馆开会,科员小王和同事在一起豪饮后大醉,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的中午,他发现自己躺在床上。

想来想去,只记起最后一口干了半杯。在去餐厅的路上,同事笑着和他打招呼:「哥们,昨天歌唱得不错啊,没看出来啊!」小王晕了:唱歌?在什么地方?还没晃过神来,又有人来了句:「昨天输了你30多分,不算啊,今天再打几局。」小王更晕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他往死里想,可记忆只停留在那最后的半杯酒。

后来,他向一个要好的朋友打听才知道自己当时和平时没什么两样,相反,讲话、做事都更有礼貌、更有规矩。他听后感觉如在梦中。

断片儿是怎么回事?

对于经常醉酒的人来说,酒后失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用北京的方言来说,就是「断片儿」。这是酒后瞬间的完全失忆,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出现「断片儿」的人,其行为举止一切正常。

那些酒后失态、失德,甚至醉酒闹事的恶劣表现,多是在没有真正「喝高」的时候出现的,因为他们的行为还在受大脑支配,真正「喝高」了,就会不省人事,站都站不起来,更别说有什么行为举止了。

「断片儿」就处于这两种状态之间,忘了身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变得可爱而彬彬有礼,许多潜能在这一时刻灵光乍现,让人刮目相看。一般常见的酒后「断片儿」者,只是出现对酒后某时段的记忆问题,其基本技能和知识却不会受到影响,行为动作也不会有问题。

那么,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断片儿」?

不同的人对酒精的耐受性不同。有的人酒量很大,喝很多酒也不会出现,但有的人的身体对于酒精的耐受力较差,就容易「断片儿」。

同时,一个人由于身体素质的变化,对酒精的敏感性也会随之变化。

人为什么会喝「断片儿」?

酒精是一种麻醉剂,能刺激大脑。它会先关闭大脑的抑制功能,于是微醺的人会显得更「活跃」;接下来,当大脑承受不住酒精刺激时,就会短暂休息。再多喝一些,大脑就只好暂时进入一个长时间休息的状态了。

人体就像一台录像机,正常情况下,录像机的所有功能都在开动状态,你的所闻所见统统被记到脑子里,这就是我们的记忆功能。喝酒喝到一定程度,大脑中掌管记忆的重要部分——颞叶的功能被酒精麻痹后,人体就变成一台只会取景而不会录制的录像机,你的见闻暂时都不再被大脑记录了。

所以,「断片儿」的出现,其实是酒精造成的记忆损害。

怎样阻止酒精对记忆的损害?

酒精是一种脂溶性物质,这让它可以自由穿透血液和大脑之间的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而这种损伤可以通过多种神经递质系统来实现。在刚刚喝酒后,饮酒者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会下降。而长期喝酒,导致慢性酒精中毒的人,记忆障碍的比例大大高于智力障碍。

这表明,在认知功能下降过程中,记忆下降的速度比智力下降的速度快,下降的程度也比智力下降的程度严重。研究也发现,酒精依赖患者记忆水平明显受病程的长短和开始饮酒年龄的影响。也就是说,开始饮酒的年龄越早,饮酒史越长,病程也越长,记忆损害也就越严重。

需要强调的是,酒精对大脑的影响是慢性的,长期、反复出现「断片儿」的情况,在酒精依赖患者中非常多见,而一旦脑部受损,记忆的恢复将非常困难。

因此,关于如何才能避免出现「断片儿」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做到健康饮酒,少饮或不饮。

而对于已经产生了酒滥用或酒精依赖的人来说,则必须戒酒。

喝酒的常见误区:

空腹不要喝酒。酒下肚后,80%被小肠吸收,20%被胃吸收,溶入血液中,运送到全身的各个部分,如果喝酒前先吃东西垫下肚子,那么酒精运送到小肠的速度就会被减缓,而且有食物粘附在胃粘膜上,酒精便不能在胃中畅通无阻。所以饮酒前,可以先吃一些淀粉类的食物,或是牛奶,或一杯燕麦片,使胃立即有饱胀感,减少酒精的摄入量。

切忌一口闷。酒要慢慢喝,不要觉得一口闷很豪气,一口闷对中枢神经损害最严重,这种喝酒会让人体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酒精。

喝酒时多吃蔬菜和豆类食物。豆类食物中的卵磷脂有保肝作用。绿色蔬菜的维生素和抗氧化剂能保护肝脏。

健康喝酒好处多,千万不要贪杯哦。

不过,如果适量的正确饮酒就会有益健康。今天,就来告诉大家,怎样喝酒对身体好以及在喝酒时吃哪些食物是最佳的搭配,千万别错过了。

正确喝酒有益健康

预防胆结石。胆结石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就是胆固醇。葡萄酒中的抗氧化物可以提高人体(包括胆囊)里的有益胆固醇含量,减少有害胆固醇,从而预防胆结石的产生。

降低有害胆固醇。营养学家和医学家都曾对“法国悖论”迷惑不解:法国人明明吃那么多高饱和脂肪的食物,但他们冠心病的概率却那么低。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后来,研究人员发现,“法国悖论”的产生主要归功于红葡萄酒。红葡萄酒是法国人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它可以减少有害胆固醇,预防血栓,从而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女人每天应该喝一杯葡萄酒(-毫升),而男人可以喝两杯(-毫升左右)。

激发大脑智能。葡萄酒可以提高人体有益胆固醇的含量,从而让血液更通畅地流向大脑。研究人员相信,适量饮酒或许可以扩大大脑的血管,提高血流量,抗击与痴呆症相关的有毒蛋白质。另外,酒精可以让脑细胞产生可控性压力,从而帮助它们更好地处理可能导致痴呆症的强大压力。

控制体重。实践已经证明,长期适量饮酒(男人每天2杯,女人1杯)之后,人体可以有效地代谢酒精,不会引起体重增加。如果每周喝5-7杯酒,可以有效帮助减少吃零食和宵夜的次数,防止进食过量。比如,一杯淡味啤酒就可以让你的肠胃产生饱足感,控制食欲,但又不会带来过高的卡路里。

预防肿瘤。红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具有强大的健康功效,可以预防脂肪积累,降低胰岛素抗性,预防糖尿病。一些研究人员相信,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来达到预防和治疗肿瘤的效果。它甚至还可以通过阻隔雌性激素的生长效应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那么,在喝酒后吃些什么好呢?

喝酒后吃什么好

蜂蜜: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成分,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

西红柿汁:西红柿汁富含特殊果糖,能促进酒精分解。一次饮用西红柿汁毫升以上,能使酒后头晕感逐渐消失。

葡萄: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的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达到解酒目的。如果在饮酒前吃,还预防醉酒。

〖本期编辑:杜方江〗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qkh.com//mjccyy/15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