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胃出血专科治疗医院 >> 胃出血医院 >> 警惕春节酒局扎堆一个坏习惯,每年害死7
0.
酒精“杀人”防不胜防
每年害死70万中国人!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看过这样一则新闻:广东梅州一位7岁女孩在一场婚宴上当伴娘,饮酒过度后在酒店休息时离世。女孩离席时,已醉得无法站稳,频频摔倒,到酒店客房休息后不久就被发现异常,待报警后医护人员赶到时,女孩已没有了生命体征。
把命丢在酒桌上的事,并不罕见:年0月,国庆中秋双节同庆,原本是大喜的日子,聚餐喝医院。仅山东德州就在短短8天内接到酒精类急救事件63起。年6月9日,刚结束四级考试的广东某大学大一学生王耀栋,与同学们一起来到小酒吧,在3分钟内喝下6杯鸡尾酒,倒在了同学们的“加油”声中,再也没有醒来。他死于酒精中毒。年2月,江西某男子在同学的生日宴上与同学喝酒助兴,醉酒后无法走动便在同学家歇下,待同学父母发现他呼医院,已错过最佳抢救时机,不幸去世。以上事例只是冰山一角,这种悲剧时刻都在我们身边上演。据世卫组织饮酒与健康报告发布:当今中国是全球酒精消耗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因酒精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我国的酒精性肝病比例也在逐年攀升,患者也更年轻化。全国有4%~6%的人患有酒精性肝病,肝硬化患者万,还有少部分人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础上出现了肝癌。(图源:丁香医生;数据来源:《柳叶刀》杂志,酒精研究组)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郑国荣教授介绍,一般来说,成人的酒精中毒量为75-80毫升/次,致死量为-毫升/次,幼儿25毫升/次就有可能致死。醉酒可引起中枢神经的抑制,并有可能出现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的功能紊乱,严重者还会发生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现象直至呼吸衰竭而死亡。所以,酒还是少喝为妙,早戒早好!02.
头孢配酒,一吃就走?
需要忌酒的药物还有这些
如果说酒精正一点一点杀死人们,那么吃药喝酒更是让人“说走就走”。“头孢配酒,说走就走”真不是儿戏。使用头孢类药物后饮酒,发生双硫仑样反应,是一种非常凶险的药物反应。一旦抢救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轻者出现中毒现象,严重时甚至会致人死亡。一则新闻里,当事人注射头孢两天后喝酒,出现了休克症状许多饮酒者在注射或服用头孢后喝酒,容易出现了休克症状。这是因为,很多头孢类抗生素遇上酒精会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导致胸闷气短、面部潮红、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双硫仑本身是是一种戒酒药物,双硫仑在与乙醇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而产生一系列反应。乙醇代谢过程
双硫仑样反应机制
但有的时候当事人明明十分谨慎在喝酒前并没有吃头孢却仍难逃一劫,这是怎么回事?其实除了头孢,许多药物都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上述事例中当事人服用的感冒药,也是其中一类!用药后若饮酒,有可能出现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等症状。严格意义上讲,只要是吃了药,就不再适宜饮酒了。不管是红酒啤酒还是白酒,只要吃了药,在停药的一到两天内也是不适宜喝酒的。其中有几大类药物对酒精的反应特别致命的,服用了这几类药物再饮酒的话,就会引发双硫仑反应,进而危及生命。除了上述头孢类+酒的情况可能引起严重后果,以下六种情况同样需要避免。第一类安眠药+酒=一条人命如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安定、利眠宁这些大脑抑制剂,在乙醇的作用下,会被人体加速吸收,同时还会减慢其代谢速度,使药物成分在血液中的浓度在短期内迅速增高。饮酒后,酒精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加上这些大脑抑制剂,使中枢神经系统正常活动受到严重抑制,可使患者出现昏迷、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等。安眠药如果与酒精合用会造成危险后果,因为酒精会加重安眠药的镇静效果,对大脑活动有抑制作用,会引起严重的困倦和眩晕。如果服用者在活动状态下,还会增加跌倒、受伤和出车祸的风险。第二类止痛药+酒=消化道出血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这类药本身有对胃黏膜有刺激和损伤作用,而酒精也伤胃,两者双管齐下,可导致胃炎、胃溃疡、胃出血等。第三类降压药+葡萄酒=低血压休克酒有很多种,如果服此类药后喝的是葡萄酒,则容易出事。服用降压药的朋友,包括利血平、卡托普利、硝苯地平这些降压药,如果饮酒,可能引起血管舒张,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危及生命。皆因葡萄酒含有的酪胺,若大量积蓄,会对人体造成重大伤害,导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脑溢血。正常饮用时,其中的酪胺可被人体自然破坏,但若服下此类药后,人体却无法成功破坏酪胺,难免就容易出事了,后果还相当严重。第四类降糖药+酒=低血糖休克糖尿病人也要格外注意了,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期间,空腹饮酒的话,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酒精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如果患者刚服完降糖药,血糖已降到标准值,这时酒精使胰岛素增加分泌,势必会引起低血糖。尤其在服用格列苯脲或注射胰岛素后饮酒,出现低血糖的几率更高。另外,像二甲双胍这类降糖药,如果与酒精混用可能会出现一种罕见但非常严重的副作用——它会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即乳酸在血液中堆积起来,导致恶心、无力等症状。再者,长期喝酒在引起肝损害的同时,还会增加酮症发生的概率。因为酒精会对抗身体的胰岛素,抑制肝脏的糖代谢。所以如果糖尿病患者大量饮酒,有可能会诱发酮症。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低血糖症状表现为心慌、出汗、疲乏无力,甚至烦躁、意识混乱、多语。这些症状常常被醉酒反应掩盖,不易与醉酒区别。这导致了即使出现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患者往往浑然不觉,最终发生低血糖性休克。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脑组织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引起死亡。第五类抗抑郁药+酒=加重病情、血压上升抗抑郁药和饮酒都会延缓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节奏,影响到大脑的功能和思维能力,削弱警觉性。两者结合在一起会让人感到困倦,降低人们的判断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时间,甚至还会导致抑郁症的症状恶化。对于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抑郁症患者来说,酒精还会与这类药物发生交互作用,使得血压上升,有一定危险性,因此医生会建议这类患者完全避免饮酒。而对于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比如舍曲林、百忧解和帕罗西汀)的抑郁症患者来说,虽然还没有充足证据证明药品会与酒精发生不利反应,但由于酒精会使患者头晕、嗜睡和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还是建议最好不要饮酒。第六类治疗关节炎类药物+酒=胃溃疡、肝损伤如西乐葆、萘普生、扶他林等。上述药物与酒精混合服用时会引起溃疡、胃出血、肝损伤等副作用。服用西乐葆,就不能喝酒,特别是药物已经引起更高的心血管副作用的风险,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而酒精会增加这种风险。如何避免出现问题?上面这些药物虽然说得很详细,但作为普通人,要对这些药物名词做到熟记于心还是很难,这时该怎么办呢?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药品说明书来获取药物和饮酒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