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抠洞眼儿,我喜欢藏猫猫,我喜欢固定的位置和顺序,我看见了地上的蚂蚁,我要结婚了……过时不候的敏感期什么是敏感期?敏感期是指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某个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更容易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心理过程的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敏感期的出现使孩子对环境中的某个层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几乎涵盖了其他层面,并且在这期间孩子会出现大量的、有意识性的活动。在敏感期内施教,事半功倍,可以迅速促进孩子心智的发展。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段时间,会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事物特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他还会无须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兴趣,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突然爆发出来某种新的动机为止。敏感期大多很短暂,并且在这特定的敏感期中,孩子只对一种特定的知识或技能感兴趣,然后这个时期就会消失,孩子不会再对相同的兴趣点有同样强烈的兴趣。敏感期来临时,如果有相应的环境、活动提供相应的外界刺激,就会使儿童这一方面的能力得以充分而快速的发展。例如:在绘画敏感期到来时,孩子喜欢用笔涂涂抹抹。大多数大人会从洁净的角度出发,阻止他乱涂乱画。但如果过了这个时期,再让孩子画,他也没什么兴趣了。每个孩子的发育状况不同,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和表现都会有所差异,有的早,有的晚,有的表现强烈,持续时间长,有的表现不明显,一晃而过。教师和家长必须认识到,孩子个体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尽管我们了解敏感期的一般情况,比如出现的年龄、持续的时间、表现的行为特征等,但真实状况是,不同的孩子差异巨大,不可生搬硬套。只有真正密切地观察儿童,才能更好地把握儿童的敏感期。此外敏感期的出现,还与外部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如果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比较笕松,没有压抑感,儿童的敏感期大多会自然出现。蒙台梭利对于儿童敏感期有一种比较普遍的总结,归纳为9种敏感期:1.语言敏感期(0~6岁)2.秩序敏感期(2~4岁)3.感官敏感期(0~6岁)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5.运动敏感期(0~6岁)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7.文化敏感期(3~6岁)8.数字敏感期(4岁以后)9.绘画和音乐敏感期(1~7岁)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无数个敏感期,若想实施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就必须首先了解儿童,熟悉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儿童敏感期的相关知识,是幼儿教师、年轻家长的必修功课。爱吃手、咬被子的毛毛迟来的敏感期毛毛,3岁。老师仔细观察发现,毛毛每到课程结束时就开始吃手指,在午睡的时候会咬被子的一角。这样的现象已经持续了一个月左右。而且毛毛在紧张的状态下,吃手会更严重。经了解,毛毛在家里也是这样,只要有空,就会把手放在嘴巴里妈妈也会和她沟通并制止,但是没有效果。从行为特征上看,吃手、咬被子是典型的口腔敏感期的行为。口腔,是儿童最早能够掌握控制、熟练运用的器官。因此,嘴成为幼儿早期探索外部世界的主要工具一一处在口腔敏感期的宝宝喜欢吃手,喜欢用嘴触碰、尝、咬一切东西,这是他们在通过嘴的触觉,感知、认识外部世界,甚至体验一些抽象的概念。妈妈们应当满足宝宝口腔敏感期的需求,可以准备一些不同质感的、干净的物品,供宝宝“啃咬”,让宝宝吃个够,不要无情地把宝宝的手从他嘴里拿开。这一现象一般会出现在4~12月的幼儿身上。但是毛毛已经3岁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迟来的敏感期。儿童敏感期到来的时候,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表现不明显被家长忽略,有的被误解为其他动因,有的会由于父母严格和高压的教育方式而被压抑;或者由于环境不具备条件等原因,儿童在敏感期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正常情况,吃手的现象在1岁左右就会自然消失。毛毛就是需求没有被满足:父母均为高学历,是单位的骨干,工作繁忙,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qkh.com//mjcczl/14270.html
------分隔线----------------------------